河流泥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流泥沙(river sediment),河水挟带的岩土颗粒。泥沙输运是河流中重要的水文现象,它对于河流的变迁有重大的影响。泥沙按输移特性分为推移质和悬移质。在悬移质泥沙中,部分细颗粒泥沙随水流一泻千里,不在河槽中沉降,不参与河床泥沙的交换,称冲泻质或非造床质,其余较粗颗粒则参与河床泥沙的交换和冲淤变化,称为床沙质或造床质。推移质一般仅占悬移质泥沙的5%~10%,在山区河流,有时可占10%~20%或更多。

  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数量称含沙量,单位为千克/米3。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时段的输沙量,单位为千克或吨。河流含沙量随时间而变化。一年中最大含沙量出现在汛期,最小含沙量在枯水期。在一次洪水过程中,最大含沙量称沙峰。沙峰不一定与洪峰同时出现,一年中首场大洪水的沙峰常比洪峰出现早,以后则可能同时出现,也可能沙峰滞后于洪峰。

  含沙量沿水深的分布,通常在水面处最小,河底处最大。悬移质中粗粒泥沙含量近河底很大。自河底向上则急剧减小。较细的颗粒,如粉沙和粘土,沿水深的分布则较均匀。含沙量沿水深基本呈某种指数曲线分布,指数值与泥沙颗粒的大小和水流条件有关。由于水内各种副流的影响,最大的含沙量也可能不在靠近河底,而是在河底以上的某一位置。

  含沙量在河流横断面上的分布随断面上水流情况不同而异。如水流在断面上的分布比较均匀,含沙量的横向分布较均匀。如水流情况较复杂,则含沙量的横向分布往往很不均匀。含沙量沿河长的分布,一般从上游向下游递减,也取决于流域产沙特性、河道特性和支流汇入等因素的影响程度。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沿途有高含沙量的支流汇入,因而含沙量反而沿程增加,下游河床开阔,大量泥沙落淤,含沙量才趋向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