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泰纳汉语拼音:Taina;英语:Tine,Hippolyte,1828~1893),法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史学家。1828年4月21日生于阿登省,1893年3月5日卒于巴黎。在巴黎上中学和大学。很早对哲学和文学批评产生兴趣。1853年开始致力于学术研究。1878年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64年开始发表多卷本《英国文学史》,该书《导言》中表述了他关于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提出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决定论的学说,并运用这一理论阐述文学史的研究与社会研究的关系。《艺术哲学》一书进一步阐述这一文艺观点,对艺术发展过程进行具体深入的考察,明确指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结合他渊博的知识,对重大文艺现象进行论述。1870年哲学著作《论智慧》问世,这是一部有关生理学、病理学、语言学的研究著作,以实证主义方法,阐明人的智力活动是生理活动的结果。历史著作《当代法国的起源》是对法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研究和总结。还著有《历史和批评文集》、《历史和批评新集》。他的论著文笔优美、流畅,善于运用形象化的叙述和富有色彩的文字。



  泰纳(汉语拼音:Taina;英语:Turner,Joseph Mallord William,1775~1851),英国画家。1775年4月23日生于伦敦 ,1851年12月19日卒于伦敦。早年从师J.马尔顿,曾多次参加皇家美术学院的画展,1802年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后任该院透视学教授。他多次访问意大利,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留连忘返,大量的水彩素描,表现了大自然内在的生命力,其构图和色彩运用超过了前人。这方面的作品存世有2万多幅,很多收藏在伦敦泰纳博物馆。最杰出的是为诗人C.C.拜伦作品所作的插图。他存世的油画作品有300多幅,主要是风景画。早期和中期(1819年以前)受普桑和克洛德·洛兰影响,推崇古典主义。1820年以后开始吸取前辈大师的技巧而独辟蹊径,逐渐摆脱了古典主义的影响,创造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语言。他崇尚大自然,承认大自然巨大的独立作用,从他的大部分作品中,人们可以找到复杂的潜在哲理和醒世的隐言。如1812年的《暴风雪: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就影射了拿破仑的兴衰,同时指出英国的命运有与之相似之处。他强调色彩,尤善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富浪漫主义气质。他对现实的炫耀铺张虽有失过火,但并不虚伪,能使意境与造化达到契合的地步。代表作有《雨·蒸气和速度》、《暴风雨》(藏伦敦国家画廊)、《佩特渥斯音乐会》(藏伦敦塔特画廊)等。泰纳的浪漫主义的画风曾遭到C.博蒙特和古典主义的攻击,却受到J.劳伦斯的赞扬,知名评论家J.拉金斯写出专著《现代画家》肯定他在绘画上的贡献。另外,法国印象主义画家们在对光、色的探索上,也在他的作品中获得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