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沉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洋沉积(marine sediment),海底沉积物的总称。沉积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且往往都是综合进行的。①物质来源。包括陆地岩石风化剥蚀而成的砾石、砂、粉砂和粘土等,海水中由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生成的固体物质如生物遗体、海绿石、磷酸盐、二氧化锰以及粘土等,火山碎屑、溢出地幔的物质、宇宙尘等。②陆源物质的搬运。主要靠径流,其次靠浮冰和风力带入海洋,主要沉积于河口和大陆架;浮冰搬运物沉积于高纬度海域。③沉积。比重大于海水的悬浮物质或颗粒的状态和沉降的速度,主要受潮流、密度流、风海流和风浪等作用所控制,在不同海区的沉积速率不同:大型三角洲和河口区最高可达50000厘米/千年左右;在大陆坡和大陆隆最高可达100厘米/千年;深海区一般只有0.1~10厘米/千年,因而深海洋底沉积物的厚度平均不过0.5千米。

  海洋沉积传统分为大陆边缘沉积和深海沉积两类,前者还可分为近海沉积、浅海沉积和半深海沉积。因气候和海底地形复杂,沉积物的组成和厚度的分布十分复杂,大致可按纬度和距陆地远近划分为不同的地带。①纬度分带。气候不同,流体力学条件不同,生态环境也不同,所以,沉积的物质和沉积速度等依纬度不同而不同。极地冰川带广泛出现冰川海洋沉积,亚热带褐粘土沉积十分发育,赤道带生物沉积旺盛。硅藻软泥主要出现于纬度较高的温带海域,放射虫软泥高集于赤道带。两极和高纬度地带的沉积物富含长石和岩屑,粘土矿物以高岭土和蒙脱石为主。②环陆分带。离大陆越远,沉积速率和沉积厚度越低,沉积物的颜色从偏灰绿逐渐变为红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