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学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混沌学视角下的语言学研究

黄昊博士 澳门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混沌学

混沌学(Chaos)在科学上,如果一个系统的演变过程对初态非常敏感,人们就称它为混沌系统;而研究混沌系统的一门新学科,叫作混沌学。该学科认为,出现混沌运动这种奇特现象,就是由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因素引起的。混沌学的内涵指的是复杂的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为人类自然观带来了最为戏剧性的改变,它的最大贡献在于用简单的模型获得明确的非周期结果。蝴蝶效应、分形结构和奇异吸引子是混沌学的三个重要概念,而这些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

混沌学的开创者之一、美国著名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教授1972年提出一个貌似荒谬的论断:在巴西一只蝴蝶翅膀的拍打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产生一个龙卷风,并由此提出了天气的不可准确预报性。时至今日,这一论断仍为人津津乐道,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人们对混沌学的浓厚兴趣。混沌学的出现很快引起了各学科的关注,并成为研究和解释混沌现象的有用工具。如今,伴随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进步,这一学说已发展成为一门影响深远、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目前,混沌学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为各门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与方法,在研究混沌问题和解释混沌现象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混沌学作为研究复杂系统行为的理论,为语言学(Linguistics)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虽然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即“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但是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往往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然后再把它分成若干部分逐一去研究,以便更深入地去认识它。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实际上在过去的语言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然而,它忽略了语言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外在的联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倾向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把涉及语言的一些方面看作是语言系统中的因素,这其实是把语言研究简单化了,并不能真正体现语言复杂的本质。应该把语言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系统中去研究,才有可能理解语言的动态的或者说复杂性的本质。语言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系统,它依存于人类的信息交互系统之中(实际上,人类信息交互系统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语言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互过程中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一个统一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语言生态系统。

在混沌学观点中,语言是客观世界、人类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符号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确定性和随机性、线性和非线性,有序和无序、任意性和相似性共存的统一体。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是构成语言复杂系统的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一种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双向互动关系,语言对文化有影响有制约,文化对语言也有影响有制约作用。语言与文化相伴相随,相互作用,关系十分紧密,语言运用中渗透着文化的巨大影响。

上世纪80年代,学术界开始采用混沌学理论来研究语言学问题。例如,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教授1991年提出“语言混沌论”;这一理论主要从混沌学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并用混沌学的方法及工具来探讨语言的复杂性、非线性问题。语言混沌论是关于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不规则而又无法预测的现象及其过程的分析。它的提出是对语言研究方法的革新,也是对语言科学发展的贡献。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语言研究的新范式正在兴起。

美国著名学者杰弗里•埃尔曼教授1995年指出,混沌学理论对于理解语言具有潜在的价值,语言应当被看作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系统行为。他认为基于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语言处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对语言的处理是建立在互不相连的、独立于语境之外的符号的基础上的;语法规则是运算符,词项是运算对象;语法规则和词汇等是静态不变的;句子的生成就像用砖块砌墙一样,词汇是砖块而语法是粘结砖块的灰泥。另外有学者认为,混沌学对于文化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混沌学揭示了语言系统的非线性运动特征,为人类认识自然语言带来了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混沌学视野下,我们认为,自然语言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具有非线性动态变化过程和可把握性特征。混沌学为我们研究语言混沌现象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和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认识自然语言的本质和推动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

文/黄昊(作者单位:澳门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