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中京城遗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渤海中京城遗址

  渤海中京城遗址渤海中京城又叫西古城,位于吉林省和龙市西城镇古城村,是唐代渤海国(698~926年)的都城中京显德府遗址,是2002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渤海中京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唐代历史,及东北地区的城市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96年,渤海中京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渤海中京城遗址总面积约为460平方米,其整体布局仿当时的长安城规划,平面呈长方形,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根据考古测量,遗址的外城南北长约720米,东西宽约630米,周长2700米。内城南北长310米,东西宽190米,周长约2000米,北墙与外城间隔70米。

  内城是宫殿区,共发现了五处宫殿遗址,其中一号、二号和五号宫殿遗址位于由南至北的中轴线上,三号和四号位于一号两侧,可能是一号宫殿的附属建筑。

  2001年考古工作者对一号宫殿遗址进行了发掘,并清理了两侧的附属建筑。一号宫殿修建于夯土及堆砌河卵石台基之上,平面长方形,东西长41米,南北宽22-25米。

  一号宫殿遗址开有三门,均朝向南方。一号宫殿两侧的建筑也修建在夯土台基之上,但台基较一号宫殿矮,因此推测这里是一号宫殿的附属建筑。台基上由南至北分布三排河卵石柱础,为固定大殿的柱子之用。

  另外,二号和五号宫殿遗址均位于一号的北侧。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建筑构件,包括有釉彩的鸱尾、兽头以及筒瓦等,有些筒瓦上还模印有文字,多数可以识读。

  渤海是中国唐代在东北地区以靺鞨族的粟末部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前后设有“五京”,包括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西京鸭绿府、南京南海府等。

  渤海国首都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后又迁至上京龙泉府,并以之作为都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显元年(926年),渤海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