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勘探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煤田勘探( coal exploration),在煤田详查的基础上,对列入煤炭工业建设规划的煤矿井作详细深入的地质调查研究,对煤炭资源进行全面工业评价的地质勘查阶段。煤田勘查划分为普查、详查、精查(勘探)3个阶段(见矿产勘查)。煤田勘探就是指的精查阶段。

煤田勘探一般应在矿区建设开发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勘探的主要任务是为研井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其成果应满足选择井筒、水平运输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和划分初期采区的需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设计能力不因地质情况的变化而产生重大变化;保证不因煤质资料而影响煤的既定工业用途。精查阶段除对井田内的煤层、煤质、构造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进一步查明外,并对瓦斯、煤尘、地温、有益矿产等进行详细了解。勘探重点应放在第一水平或先期开采地段,以保证煤矿建设初期生产的正常进行。勘探阶段应获得 A+B+C级储量,其中 A+B级储量的比例因井田地质、开采条件和井型规模而异。

基本步骤

通常按如下顺序进行。①立项。通过一定程序确认勘探项目后,列入勘探工作计划。②编制勘探设计。③勘探施工与地质“三边”工作。勘探设计经批准后,才准许组织施工。“三边”工作为边施工、边分析研究地质资料、边调整修改勘探设计。“三边”工作中应做到:取全取准各种原始资料,加强地质勘探过程中的综合研究,及时编制修改各种图表,按时提交地质报告。④地质报告是煤田勘探的最终成果,矿井设计的依据。⑤地质报告审批和复制与汇交。煤田勘探地质报告经审批后,矿山建设才准利用。

主要方法

经济技术合理的勘探方法,是勘探速度和经济效益以及勘探成果的保证。勘探手段的选择应根据地形、地质及物性条件,以及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配置与组合。

基岩裸露或半裸露地区,应充分利用航空地质测量和地质填图、槽探、井探以及小煤窑调查等手段,在地面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适当使用钻探、测井等手段;地形、物性条件较好的掩盖区,应先进行地面物探,在物探成果的基础上布置钻探,配合测井及其他手段;物性条件差不能取得实用效果的掩盖区,一般采用钻探与测井相结合及其他手段;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较复杂的山区,在做好地面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浅部物探与少量深部钻探相结合的方法。

勘探工程网度和密度,主要取决于地质的复杂程度和勘探精度的要求。按现行规范,钻探工程的基本线距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的情况下,满足A级储量的线距为750~1000米,露天煤矿勘探线距要相应加密一倍;B级、C级储量的线距依次放宽一倍;构造及煤层条件复杂地段,基本线距可相应加密,但一般不小于250米,露天矿为125米;地面物探的基本线距,一般应为钻探线距的1/2。

勘探线剖面法是煤田勘探的主要方法。勘探线剖面的布置一般应垂直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各种勘探工程原则上应布置在勘探线上,以便有效地揭示和反映地质成果。

勘探线可分为主导勘探线和基本勘探线。主导勘探线是用较密集的勘探工程控制和揭露煤层和构造的变化,应首先施工;基本勘探线是为全面控制和揭露勘探区地质情况而设置。勘探线上钻孔的间距一般小于线距。为了查明和控制某些地质问题以及结合矿井设计的特定需要而布置的工程,称加密工程。

发展趋势

随着煤矿设计、矿井生产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煤田勘探正以提高地质成果质量和勘探精度为中心,向着加密勘探,加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探的方向发展。

目前在煤田勘探中,采用数字物探与计算机技术结合,遥感地质、数学地质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多种手段组合勘探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已收到了显著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果。多矿种的综合勘探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不均匀复合勘探线系统,主导勘探线剖面法已被广泛采用。各国正积极探索物探新方法,如横波地震、孔间地震、中子伽马能谱测井、地电仪等方法(见地球物理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