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二号月球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玉兔二号月球车
发射质量:140千克
尺寸:长 1.5 米, 宽 1.1 米, 高 1.0 米
动力来源:太阳能电池板

玉兔二号月球车,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设计制造的一辆月球车(月表巡视器),搭载于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34秒366毫秒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改进Ⅲ型运载火箭发射,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软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1月3日22时22分,玉兔二号月球车从嫦娥四号着陆器完成分离,成功踏上月面,成为第一辆踏上月球背面的月球车,在2019年12月也成为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

名称

2018年8月15日,由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联合相关单位组织的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于北京正式启动。在随后的22天内,共收到提交名称42945个,去除重复提名后共14847个。经由航天科技方面专家、高校语言文化名人和国家主流媒体总编组成的23人评审委员会筛选后推荐了153个名称进入初审,选出“逐梦、光明、玉兔二号、探索、征途、精灵、无畏、望舒、行者、金兔”共10个名称,再于9月进行网络投票,共收到44万余票。在公众投票与专家评委投票加权计算后,“玉兔二号”以高分入选,月球车于2019年1月3日正式命名为“玉兔二号”。

历史

研发

2015年12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召开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组织审议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调整与后期总体研制计划,并于2016年1月审议通过,确认嫦娥四号将携带月球车于月球背面软着陆。2018年8月15日,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上首次公布月球车外观设计。

发射与着陆

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承担嫦娥四号与月球车和地球进行中继通讯任务的鹊桥号中继卫星搭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于6月14日到达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的晕轮轨道(Halo轨道)。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与月球车搭载长征三号乙改进Ⅲ型运载火箭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15时07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通过鹊桥号中继星向嫦娥四号发出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指令,在解锁分离后月球车于22时22分踏上月球表面。截止1月4日17时,月球车与中继星完成独立数传链路,按计划行走至A点,并成功开机测月雷达与全景相机,然后进行第一次休眠,预计1月10日唤醒。

2019年1月11日,玉兔二号月球车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在鹊桥号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玉兔二号月球车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月面探测任务

玉兔二号月球车携带有全景相机、探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等设备。设计团队在电缆设计与材料应用等技术上均有改进,而且可以爬20度坡,跨越200毫米的障碍,确保科学探测任务的圆满完成。设计团队还定义了感知、移动、探测、充电、安全、月昼转月夜、休眠、月夜转月昼七种工作模式,以应对不同工作环境、适应不同工作状态的要求。

2021年12月,玉兔二号月球车显示描绘了一个特别突出的巨石,被称为“神秘小屋”,玉兔二号将在会之后的月球日对它进行探索。这个物体有几十厘米大,可能是一块陨石撞击月球时产生的一块岩石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