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布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生产布局(allocation of production),物质资料生产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分布。又称生产配置、生产分布。包括生产的具体地点(地区)、规模、相互联系和地域结构。它既反映生产的空间形式,又反映生产的发展,是生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曾称生产力布局、生产力配置。

生产布局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制约。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生产的原料和燃料来源以及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和场所,起到物质基础的作用;社会经济条件反映着人们对生产的社会需要以及实现生产的条件,制约着生产布局的方向、规模、流通和消费等;技术是生产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改变自然条件的生产意义和作用,还能引起新生产部门的产生、地区生产结构的改变,提高生产布局的经济效益。在一般情况下,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对生产布局的作用是相互制约、有机结合的。一个合理的生产布局方案,应该正确体现它们的最优结合,其综合标志就是最佳的经济效益,也就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并能取得持续的发展。影响生产布局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对生产布局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生产布局过去最主要的原则是经济效益。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新的发展观逐步确立,生产布局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效益整体最优转变。生产布局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部门布局和地区生产布局。生产部门布局又可以分为农业生产布局、工业生产布局和交通运输生产布局三个方面内容;地区生产布局属于生产的地域组织范畴,即建立不同等级的地域生产系统。在生产布局的研究中已广泛运用线性规划、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生产布局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对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产生较大影响。

21世纪初,中国生产布局出现一些新趋势和新问题,如老工业基地生产的再布局、外向型经济布局、农村工业布局、新产业空间的形成等,成为生产布局研究的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