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节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生命现象中的节律性变化。在生命过程中,从分子细胞到机体、群体各个层次上都有明显的时间周期现象,其周期从几秒、几天直到几月、几年。广泛存在的节律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生物节律现象直接和地球太阳月球间相对位置的周期变化对应。

  1. 日节律。以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通称昼夜节律(如细胞分裂、高等动植物组织中多种成分的浓度、活性的24小时周期涨落、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等)。
  2. 潮汐节律。生活在沿海潮线附近的动植物,其活动规律与潮汐时相一致。
  3. 月节律。约29.5天为一期,主要反映在动物动情和生殖周期上。
  4. 年节律。动物的冬眠、夏蛰、洄游,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均有明显的年周期节律。除天体物理因子外,光线、温度、喂食、药物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起调时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生物节律不受外界影响,正常成人心搏每分钟70次,酶合成和酶活性的振荡周期为1到几十分钟,神经电位发放频率则可达101~102赫。通常把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使之稳定维持的内部定时机制称为生物钟

  对生物钟有两种假说:一种认为生物体系根据外界自然周期现象定时,因而产生了与天体物理因子等同步的节律;另一种认为生物钟是先天性和遗传性的,是一种内在的振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