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地理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病地理汉语拼音jí bìng dì lǐ),(disease,geography of),研究疾病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的领域。医学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研究疾病地理是为了揭示不同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指气候、岩石、土壤、植物、水、化学物质及生物等)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作用,掌握疾病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为改善环境、预防疾病、保证人类生活环境的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地理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时期:早期主要研究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重视化学环境以及人类社会文化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疾病的地理分布规律是疾病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病区指人群中存在某种疾病或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地区。研究疾病的地理分布规律必须查明病区及其形成和变化规律。病区类型和病区稳定性是病区研究的主要内容。病区有两种类型:连续分布病区和孤立分布病区。病区的稳定性依疾病的特征不同而异。如鼠疫、黄热病的病区是相对稳定的。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非传染性地方病(生物地球化学疾病)的病区都较为稳定。但许多疾病的病区非常不稳定,病区往往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不同的地理区域,疾病地理的研究重点也有所不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传染性疾病仍然存在,某些肠道寄生虫疾病、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在发达国家,随着保健条件的完善和医疗教育的发展,许多传染性疾病已被控制,而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主要是心血管性疾病、癌症和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

  发病和死亡统计是疾病地理研究的基本资料。统计学方法、相关分析技术和疾病制图在疾病地理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