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作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孔子家语·弟子解》作石子蜀春秋时期秦国(今甘肃甘谷县西四十里铺石家台子)人。孔子弟子。

生平

石作蜀仰慕孔子。成年后,不远万里到鲁国,投身孔子门下。

生于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殁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据《甘谷县志》载,其幼好学,闻孔子聚徒讲学,跋涉万里,就学孔门。从删述,受诗书,终为孔子中‘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之一。学成返乡,宣传儒家学说,传播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自此三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风范通泽,后世景仰。

石作蜀从删述,受诗书,多所启后,后人尊称他“石夫子”。因年代久远,史载甚寡,立世境况和著述几乎无存。《伏羌志》(甘谷旧称“伏羌”)载其“唐封石邑伯,宋封成纪候,明去封号,称先贤,从祀孔庙”。

孔庙是我国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堂。孔庙中从祀和配享的儒家著名人物分有四:分别是“四配”、“十二哲”、“先贤”和“先儒”。在“孔庙”,惯称“两厢”为“两庑”。七十九位先贤在东西两庑分别奉祀四十位和三十九位。石作蜀有牌位立在西庑内。诸葛亮、文天祥、范仲淹、殴阳修、司马光、顾炎武等的牌位都摆置在石作蜀之下。宋代高宗时赵构《石子赞》曰:“昔在石邑,能知所尊,懋依有德,克述无言。鼓箧槐市,扬名里门,彼美常存”。陈允奉皇帝之命撰赞:“宣尼日月,无得而逾;奥有哲士,尚为学徙;登封偶圣,至德祟儒;以地进爵,斯文乃殊。”

在石夫子家乡甘谷县西四十里铺有石子祠和石子墓。墓今荒芜,仅存遗址。吴可读道光年间任伏羌教谕时,撰《石子墓记》:“墓在伏羌,又有秦祖、壤驷赤,孔门七十二徙,陇得三人,墓今荒芜不堪,仅存墓址。”并撰有石子祠联及墓联(收入《艺文志》)。 祠联曰:

共仰孔门高,问颜曾七十之徙,何处更多佳士
休言秦俗悍,除邹鲁三千而外,此地大有传人


梓里访遗踪,看空庭草碧,荒冢花殷,何处是唐封宋赞
杏坛亲教泽,听渭水莺啼,陇山鸟语,此中有化雨春风

在甘肃省城兰州,也建有石子祠,祠内有一联:

是成纪数千年灵秀所钟,能傍尼山拜日月
倘孔门二三子渊源不绝,庶几中国有乾坤

为了弘扬先贤精神,继承杏坛遗德,彰昭后人,甘谷县人民政府于1989年8月在西十里铺小学院内再立“石作蜀先贤祠旧址”碑,以示对先贤的永远怀念。

历代追封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