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窟寺(grotto temples),从山崖壁面向内部纵深开凿的古代庙宇。从世界范围看,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其前身为中王国时代各州显贵在尼罗河沿岸山崖开凿的岩窟墓。

  到埃及新王国时代,由岩窟墓发展为石窟寺,仿照埃及神庙形制在山崖开凿规模宏大的石窟。最有名的是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埃及南部开凿的阿布辛拜勒石窟寺,内部按埃及神庙规格布置, 门面还依悬崖石面凿刻4尊高达23米的法老像,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巨形石窟造像。古埃及石窟寺的建筑与艺术成就甚大,影响至亚洲。公元前5~前4世纪,波斯帝国诸王先后在其首都波斯波利斯附近山崖开凿岩窟墓。传入印度,遂发展为印度佛教、耆那教的石窟寺。

  现存最早的印度石窟,约开凿于孔雀王朝时期,如比哈尔邦的巴拉巴尔石窟。其地共存3窟,以洛马沙梨西窟较完整,为单穴一门形式,窟体椭圆,门拱仿木构刻出柱、梁、檩、椽,附有群象朝拜佛塔浮雕,是按当地木构庙堂形制开凿的。到笈多王朝时期,印度石窟寺的凿建渐臻完备,形制可分佛殿窟、僧房窟两大类,重要代表有巴查石窟、卡尔利石窟、纳西克石窟和阿旃陀石窟,除建筑规模宏伟外,还以丰富、精美的雕刻、壁画见称。这些石窟早期的属小乘佛教,笈多时期则属大乘佛教。随着佛教传至阿富汗、中亚及中国,石窟寺亦在这些地区广为传播。

  阿富汗的石窟寺以巴米扬为主要代表,其地有石窟2000余个,窟体一般约五六米见方,窟内以佛像为中心,最大的石雕立佛——西大佛高55米,居中亚石窟佛像之首。阿富汗因地居亚洲东西方文化交流枢纽,石窟艺术兼容印度、波斯、中亚各地流派的优点。通过这里,石窟建筑形式传入中国。

  中国开凿石窟始于3世纪,盛于5~8世纪,可分为新疆、中原北方和南方三大地区。形制除佛殿、僧房两大类外,又增窟内立中心塔柱或佛像的塔庙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寺的三大代表,属于世界上最优秀的石窟。中国石窟寺绝大多数属佛教也有一些属道教。1992年在新疆吐鲁番附近还发现数十座摩尼教石窟,这在世界石窟寺考古中亦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