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方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社会学方法(methods of sociology),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的总称。社会学方法论处于社会学方法体系的最高层次,从属于一般科学方法论,规定着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的理论与逻辑基础。研究方式处于方法体系的中层。具体方法与技术则处于较低的层次,是在研究各阶段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技术手段。具体方法的选择必须与一定的研究方式相适应。

方法论

关于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包括研究的立场、方位、视角、基本观点,以及认识和解剖对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程序。一门学科的方法论既不是统一、规范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方法论同理论一样,都是对科学研究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是在实践中发展变化的。同时,受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发展水平的制约。

研究方式

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策略和方法。社会研究首先要根据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确定一定的研究类型,然后制定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案,选择研究的实施方式。

研究类型

可以从各种角度来划分。例如,依据课题的性质,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依据研究目的,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依据研究角度,分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依据研究的逻辑模式,分为理论构建研究与理论检验研究;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等。

研究程序

一般分为课题选择、研究设计、资料搜集、资料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5个阶段。不同类型的研究或不同的研究方式在具体步骤上不尽相同,在每一阶段中还有更具体的技术程序。

研究设计

对各种研究策略和程序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设计最主要的任务是确定研究方法。在实证研究中,研究设计还包括对研究假设操作化,确定适当的抽样方法(见抽样调查)和测量方法(见社会测量)。实证研究的关键在于操作化,即把研究假设与概念转换成可以进行经验观测的具体假设和指标的过程。

研究的基本方式

主要有:①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搜集资料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科学活动。调查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其中抽样调查是社会学研究中运用较广泛的调查方法。②实验法。通过人为地控制环境、情景和影响因素,操纵原因变量,考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小群体研究。③个案研究。包括对个人、群体的生活史或发展史的考察,对行为动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以及对社会单位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的分析。常与长期的参与观察相结合。④间接研究。利用第二手资料考察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也有人称之为文献研究。包括历史文献的考据、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比较、统计文献的整理与分析、理论文献的阐释,以及对文字资料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数量化分析等。常用于理论研究和社会变迁研究。   研究方式是与一定的资料搜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相联系的,一项研究中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

具体方法与技术

包括搜集资料与分析资料的方法,以及在研究各阶段中使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搜集资料的方法

资料的主要来源是观察记录、询问记录和文献。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①观察法。搜集第一手资料的最初步的方法,被各学科广泛采用。②访谈法。通过交谈、询问来搜集被访者的意见和看法,所获得的资料内容较丰富、深入。③问卷法。搜集定量资料的主要手段。操作步骤为: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表格请被访者回答,然后将这种回答定量化,用以量度或评定被访者的有关特征。通过量表与测验获得的资料也是一种定量化的测量记录,尤其适用于精确测量个人特征。④文献法。文献资料是间接的、第二手资料,它在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研究者一般是通过查阅公开出版物和有关组织或个人的档案来获取。

分析资料的方法

资料可分为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两大类。分析数据资料的主要方法是统计方法、数理方法和模拟法。分析文字资料的一般方法是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所谓构造类型是指依据经验或思辨从资料中抽象出理论概念,然后利用这种概念将所研究的社会现象划分为各种类型,如权威类型、角色类型等。社会研究还使用各种特殊的定性分析方法,如结构分析、功能分析、社区分析、阶级分析、角色分析等。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定性分析,但具体采用哪些分析方法是由研究目的和理论假设决定的。

研究的技术手段

包括测量技术、调查技术、资料整理与加工技术,以及研究所需的工具、设备等。例如,问卷和测验表格的制作技术,间接测量个人心理的投射技术,观测记录仪器,实验设备,录音、录像设备,电子计算机和统计技术等。

社会学方法发展史

社会学没有统一、规范的方法。在这门学科的形成时期,就呈现出方法的多样性。这一方面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学科来源的多样性。社会学直接脱胎于社会哲学,但它的建立又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密切联系。因此,它在理论和方法上一直受到多学科和不同研究传统的影响。

形成时期

社会学的创始人受到欧洲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发展的直接影响,主张建立一门类似自然科学的、以研究社会发展为目的的科学。创始人之一A.孔德提出,这门学科应当采用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方法。另一创始人K.马克思则将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应用到社会发展的研究中,为社会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分析手段。科学与实证精神的引入使社会学从社会哲学中独立出来,社会研究从而摆脱了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思辨传统。

早期的社会学基本上是沿着理论研究与经验社会调查这两个平行的、很少联系的方向发展的。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少社会学家主要是借鉴自然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发展社会理论,如H.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H.T.巴克尔、F.拉采尔等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等。而另外一些社会学家或社会哲学家,如A.de托克维尔、W.狄尔泰、V.帕雷托、A.W.斯莫尔、C.H.库利等人则运用哲学、历史学、经济学、心理学的方法来建立社会理论。多种学科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社会学的发展,同时又使社会学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和研究传统。

19世纪,社会学的经验调查方法已得到很大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促进了经验社会调查的发展。早期以社会管理和社会改良为目的的社会调查是从17世纪英国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1690)和法国政府的实地调查开始的。法国的B.柯尔柏最早将人口统计学用于行政管理。这些统计调查为19世纪社会学的经验调查方法奠定了基础。

经验社会学的创始人是比利时的L.A.凯特莱和英国的C.布思。凯特莱认为社会现象具有统计规律性,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引入社会研究,并依据“统计均值”的概念提出“平均人”的概念,为研究集体行为和人群特征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布思的巨著《伦敦居民的生活和劳动》(17卷本,1889~1903)汇集了18年的实地调查成果。在布思之前,实地社会调查已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开展。布思借鉴和总结了以往社会调查的丰富经验,在调查中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如人口统计学方法、个案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等。

19世纪社会学方法上的主要缺陷是,理论研究缺乏系统的研究方法,经验社会调查则缺乏理论的指导。

发展时期

理论研究与经验社会调查的结合是以É.涂尔干的《自杀论》(1897)为标志的。涂尔干还试图建立社会学方法的一般原则,他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一书中提出,社会研究最基本的原则是,把社会事实作为客观事物来看待,这样就能采用自然科学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研究。涂尔干学派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开创了客观分析社会整体及其宏观结构的实证研究传统。

在社会学方法论方面,德国的M.韦伯作出了显著的贡献。韦伯提出了社会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区别,认为对社会现象虽然不能像对自然现象那样作客观的因果解释,但通过对行为的意义和动机的理解也同样能认识社会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他所倡导的理解的社会学主张运用“理解类型”和“主观(投入)理解”的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历史的因果解释。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5)就是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历史比较分析的典范。韦伯和涂尔干的方法论思想确立了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独立地位。在他们之后,G.H.米德、B.K.马利诺夫斯基、R.E.帕克、T.帕森斯等人在不同领域进一步发展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

20世纪以来,社会学的经验调查方法逐步系统化、精确化。这主要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引进。社会调查技术的主要进展是:①统计调查方法更为完善,统计学的各种方法大量应用到社会研究中。②借鉴和引入了心理学的实验法和人格测验方法等。③实地调查技术的精密化、系统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数量化倾向日益明显。P.F.拉扎斯菲尔德的《社会研究的语言》(1955)一书建立了较完善的调查数据分析方法,社会统计学和数理社会学的发展也为社会研究的数量化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社会理论的发展也日益取决于科学方法的应用。例如,路径分析方法促进了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理论的发展,对策论和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引入推进了社会组织理论的发展。

尽管社会学家们越来越多地借鉴和引进自然科学方法,人文科学的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对19世纪兴起的理性主义思潮产生怀疑,对社会研究中实证主义方法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些社会学家试图从现象学、语言学、语义哲学等学科中寻求更有效的分析手段或思想方法。H.加芬克尔的本土方法论就是这种尝试之一。

从发展过程上看,社会调查技术的精密化、社会研究的数量化确实是社会学方法的主要发展方向,这种发展有助于精确地分析社会现象。但另一方面,历史方法、哲学方法及其他人文科学的方法,在洞察事物本质、理解人及其行为意义方面仍然是不可取代的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