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理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美国心理学家L.费斯廷格提出的,有关群体中的信息沟通对个体观点改变的影响的理论。后来这个理论扩展到个体自我评价等方面。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社会比较主要是在群体之间,而不是在个体之间进行的。群体的社会影响过程和某种竞争行为,直接源于个体自我评价的需要,源于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某种自我评价的必要。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存在着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的内在驱力。当个体处于新的环境,在缺乏客观的、非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更想以群体作为比较的来源与尺度,来评估自己的能力、态度以及观点的适宜性。当个体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较一致,而且这些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又与自己相类似的时候,就会加强自我评价的信心,提高安全感,并加强对群体的认同。如果通过比较,发现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差距很大时,就会感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为了增强安全感与归属感,个体在进行社会比较时,往往选择比自己条件差的人进行比较,以满足自己的自尊和提高自我激励力。

社会比较理论主要涉及群体研究,如合群倾向的原因、目的以及对象的选择和合群的方式及其作用。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正是由于个体具有社会比较的需求,才导致个体的合群倾向。当一个人处于某种不确定状态时,他进行社会比较的要求会更强烈,更希望增加自己的合群欲望,借以减小这种不确定性。另外,当面对难以理解的信息和一时难以作出决定的时候,个体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合群倾向也会明显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