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形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社会经济形态英语:economic formation of society),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之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总和与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共同构成的整个社会形态,或社会制度。由于这个概念强调生产力生产关系作为整个社会基础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在较广的意义上有时又称作生产方式。例如,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称作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也可以称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概念核心

社会经济形态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个根本范畴。马克思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证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形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他写道:“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这个理论否定了各种从人的头脑里杜撰历史规律的唯心史观,为使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从描述现象进到科学分析开辟了道路。人们据此可以从纷繁多样、错综复杂并且经常变化着的社会现象中,找出它们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基本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可以发现处于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在社会制度上的基本共同点,把它们归为一类,探寻它们发展的共同规律。如当代美、英、德、日等国国情各异,但从社会经济形态上看都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各国和中国在具体制度上有很大差别,但都属于封建社会。

演变过程

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总结人类历史,发现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一般有五个阶段:原始公社、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原始公社生产力水平很低,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人类最早的、尚未出现剥削和阶级的社会经济形态。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起点,世界各地社会的发展无例外地都经历过这个阶段。生产力的发展使原始公社社会经济形态最终趋于瓦解,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分裂为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者阶级和人数不多却占据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它们依次是奴隶主统治和剥削奴隶的奴隶社会、封建领主或地主统治和剥削农奴或农民的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统治和剥削雇佣工人的资本主义社会。每一个社会经济形态都是由适应当时生产力的新发展而兴起,由落后于生产力更高程度的发展而灭亡。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私有制和阶级对抗的社会经济形态,它使生产力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终也将由于生产力更高程度的发展被共产主义所取代。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普遍规律。对此,马克思给了最精辟、简明的概括:“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在同一个社会经济形态内部,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在基本性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局部的质变,由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如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共产主义由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过渡到它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

一致性和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的进步遵循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它体现了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经历的一致性。但是这种一致性并不排斥,而且肯定各个地域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具体形式呈现出多样性。①并非所有民族都依次经历过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这三个形态。古代有的民族,如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制社会;近代有些国家,如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②同是一种社会形态,不同国家的具体的经济、政治制度各具特色。如中国封建制,以皇权统治下封建地主把私有土地租佃给个体农民经营为主要特点,而欧洲封建制的特点是相对独立的封建领主统治下使用农奴劳动的大庄园。③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有不同的方式。④历史在总的前进运动中会出现局部的暂时倒退,旧的社会经济形态被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取代之后,在一定条件下,会一时复辟。历史发展多样性的原因是各国各民族具体条件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外部环境和外来影响不同等。例如,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日耳曼人侵入处于奴隶制度正在解体的罗马帝国,促成欧洲封建制的兴起,使日耳曼人越过了奴隶社会阶段。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阻断了中国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把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现代一些学者对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如英国历史学家A.J.汤因比认为,世界上共有26种文明,每一种都因有少数富有创造性的人们的倡导而兴,又由于失去创造性而败,各自都经历兴起、生长、衰落、解体、灭亡几个阶段。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依次更替的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发展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这些观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某些历史现象,但都由于否认或忽视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因而不能像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那样从总体上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