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兵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jìn bīng),中国古代皇帝的亲兵,即侍卫宫中及扈从的部队。历代有直称禁军、禁兵者,亦有另立名目者,还有以此名义而扩大其任务范围者。除唐、宋有禁军名目外,汉代的京师兵,北魏的中兵,五代的牙军、义儿军,元代的怯薛军,明代的三大营和清代的三旅儿旗等,均属于禁兵性质。唐代禁军初有元从禁军,此后陆续出现飞骑、百骑、千骑、万骑等名目,又演变为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等十军,较前代已扩大任务范围,如神策军即戍守各地,任务不限于宿卫。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或禁兵,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军、乡兵中选拔,由中央政权直接掌握,分隶三衙。除防守京师外,并分番调戍各地,使将不得专其兵。每发一兵,均须枢密院颁发兵符。编制单位有军、指挥、都。士兵出自雇佣,且沿五代朱梁定制,文面刺字,地位低下。北宋中叶,禁兵增至80余万人。王安石变法时裁减兵额置将分领,加强训练,军力有所提高。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军队缺额极多,京师三衙所统之兵号称10万,而实仅3万人。南宋时仍有禁军、厢军的名称,实际情况则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