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导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美国AGM28空地导弹

空地导弹(air-to-surface missile),从空中发射攻击地面和水面目标的导弹。是现代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主要进攻武器。与航空炸弹、航空火箭弹相比,空地导弹对目标的摧毁率高、机动性强、隐蔽性好,可在敌防空火力外发射攻击远程目标;但造价昂贵,使用维修比较复杂。它与发射平台上的探测、跟踪、制导、发射、检测等设备一起构成空地导弹武器系统。

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将V–1导弹装在飞机上发射,用以空袭英国伦敦。战后,美国、英国、苏联、法国开始研制空地导弹,至21世纪初已发展了4代。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第一代空地导弹,如美国的“大猎犬”、苏联的AS–3“袋鼠”、英国的“蓝剑”等,大多采用惯性制导,尺寸大,命中精度低,突防能力差,一架飞机只能携带1或2枚导弹。60~70年代发展的第二代空地导弹,如美国的AGM–69A近程攻击导弹和苏联的AS–6“王鱼”空地导弹等,尺寸减小,质量减轻,飞行速度和突防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采用惯性制导或无线电指令制导,远射精度改善不大,加之载机发射导弹后仍须继续跟踪目标对导弹进行制导,使得载机易受攻击。70年代后发展的第三代空地导弹,如美国的AGM–86C空射巡航导弹、AGM–114“海尔法”空射反坦克导弹,苏联的AS–17“氪”空射反雷达导弹,法国的AS.30L空地战术导弹等,除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低空突防性能好的特点外,还多采用雷达、红外、激光、电视等末制导技术,有的导引头还具有“记忆功能”,使制导精度明显提高,多数可以做到发射后不管。20世纪末发展的第四代空地导弹,如美国的AGM–129先进巡航导弹,比以往研制的空地导弹射程更远,雷达散射面和红外辐射特征更小,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更强;其中段采用激光雷达高度表地形匹配辅助惯性制导,末段利用GPS接收机进行精确定位,使得命中精度更高。这种导弹主要从防区外发射,攻击敌方纵深严密设防的高价值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地导弹在历次局部战争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仅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就向伊拉克发射了5 296枚“幼畜”空地导弹。

分类与组成

空地导弹有多种分类方法:按作战使命分为战略空地导弹和战术空地导弹,按打击目标分为反雷达导弹(又称反辐射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和多用途导弹等,按飞行轨迹分为弹道式空地导弹和巡航式空地导弹,按射程分为远程、中程和近程空地导弹。此外,还可以按制导体制、发射方式和推进系统类型等进行分类。空地导弹由弹体、战斗部、制导系统和推进系统等组成。弹体用于构成导弹外形、连接和安装弹上各分系统。战斗部多采用常规炸药,少数采用核装药。弹上制导系统可以单独或与载机上的有关设备共同控制导弹按确定的导引规律飞向目标,其构成随制导方式而定。推进系统用以产生推力推动导弹飞行,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等。有无推进系统是空地导弹和空地制导炸弹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