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筛法汉语拼音:Shaifa;英语:Sieve Method),在数论中有广泛应用的一个初等数学方法。起源于古老的埃拉托斯特尼筛法,这个古老筛法是选出不超过N的素数表的方法,它基于下述一个简单结果如果n≤N, 且n是复合数,则n必为一个不大于筛法-图片.jpg的素数所整除,具体做法如下:先列出不大于筛法-图片.jpg的全体素数,记为 2=p1<p2<…<pr≤筛法-图片.jpg,然后依次写出整数2,3,4,…,N,在其中留下p1=2,然后把p1的倍数全划掉,再留下p2=3,而把p2的倍数全划掉,继续如此往下做 ,直到最后留下pr,而把pr的倍数全划掉,最后所留下的整数就是不超过N的全体素数。埃拉托斯特尼筛法的改进和发展,成为近代解析数论的重要工具。例如V.布龙在 1920年对上述古老筛法做了重要改进,证明了命题(9,9)。这里命题(a,b)表示每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成两个正奇数之和,而这二个奇数所含素因子个数分别不超过a和b,这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要贡献。他的方法称为布龙筛法。以后筛法又得到进一步改进,相继提出所谓罗塞筛法,塞尔伯格筛法和大筛法等。

  中国的数学家对筛法的理论和应用有重要贡献。1957年王元证明了命题(2,3),1962年潘承洞证明了命题(1,5),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命题(1,2),陈景润的详细证明在1973年发表后,世界公认这是筛法理论的最卓越的应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