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箜篌中国拨奏弦鸣乐器。又称坎侯空侯。有卧式和竖式两类。

  早期的卧箜篌与琴、瑟相像,汉时5弦10余柱,以竹为槽,用木拨弹奏。后来也有7弦、9弦的。初用于雅乐,汉代用于清商乐,隋唐用于燕乐,并流传于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宋代失传,被琴、筝、琵琶所取代。然而,晋代传入朝鲜的卧箜篌却得以传承,即今日6弦16柱的玄琴。另外,日本正仓院内曾存有唐传卧箜篌。

  竖式箜篌分为竖箜篌与凤首箜篌两种,又名胡箜篌、竖头箜篌。都是由远古的乐弓演进而成的弓形竖琴。后汉(或东晋)时经西域传入中原。曲形共鸣槽,张22(23)条弦。有大、小两种。大的竖抱于怀,双手弹奏;小的左手执器,右手弹弦。直到明代尚用于宫廷音乐。约于六朝末传入朝鲜,后经百济传入日本。日本正仓院至今存有两架唐传23弦竖箜篌残器。凤首箜篌原是印度弓型竖琴维纳,东晋初经天竺传入中原。曲颈,项有绦轸。隋唐时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这种箜篌仍在缅甸流传,称为桑高或弯琴,又叫缅甸竖琴。竖式箜篌在明末渐少使用,以后失传。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曾试制了大、小箜篌和凤首箜篌,但未能流传下来。50年代音乐工作者继续进行研制和改革,出现了雁柱箜篌和转调雁柱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