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国际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前身为1948年4月16日西欧18个国家成立的旨在利用马歇尔计划援助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60年12月14日,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等20个国家签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决定成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并于1961年9月30日在法国首都巴黎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巴黎。至2012年3月,有34个成员国。其产值约占世界商品服务总值的2/3。

宗旨

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帮助成员国政府制定和协调有关政策,提高生活水平,保持财政的相对稳定;鼓励和协调成员国为援助发展中国家作出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经济状况,促进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组织机构

①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由成员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分为常驻代表级和部长级。常驻代表级(各成员国代表团团长具有大使级资格),每周举行一次会议,主席由秘书长担任;部长级,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

②执行委员会。由理事会每年选举14个成员国代表组成。根据理事会的指示进行工作,并就执行结果向理事会报告。每周召开一次会议。

③秘书处。设有秘书长和副秘书长,任期5年。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④附属机构。有200多个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小组,负责审议有关工业、农业、贸易、教育、环境等领域的具体问题。

资金来源

各成员国缴纳会费的多寡由与其经济规模相关的公式确定。最大的捐款国是美国,约占预算的25%;其次是日本。经理事会批准,各国也可以向一些特殊的活动或项目提供单独资助。各成员国通过理事会决定年度预算和工作方案,每年预算约为2亿美元。

主要活动

囊括成员国经济政策的所有方面。下设的200多个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小组,负责各个领域的具体工作。这些机构经常讨论研究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并就国际经济、金融及贸易等方面的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提出的政策建议和制定的文件对成员国没有法律约束力,但事实上对成员国的政策和行动有很大的影响。

与中国关系

1995年与中国建立关系。双方在宏观经济政策、贸易、投资、统计、环保、财政、税收、金融、农业、科技、教育、城建、交通、钢铁等众多领域进行了对话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