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甸玉贵州省罗甸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8月1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西山焦枣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5年第96号)批准)

“罗甸玉”产于贵州省罗甸县,其化学成分与产品的玉质特性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和青海昆仑山脉一带所产软玉相近,属于优质的软玉矿。“罗甸玉”以山料为主,根据玉色分类可分为纯白、灰白和青白三类。玉质为半透明,白度好、质地细腻,光泽度好,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是罗甸不可多得的一种兼有经济、文化、艺术的品牌产品。为打造这一品牌,罗甸县克服了资料不全,主体不明,部门不解等诸多困难,先后与北京、武汉的专家联系,向其征集资料,从而确保了“罗甸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成功,使该县获得了一个知名的品牌。

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2009年在进行岩矿鉴定研究工作中,多次发现产自贵州黔南罗甸的部分样品中,存在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软玉矿,引起研究人员高度重视。该软玉矿经该实验室研究证实,是碳酸盐矿物接触变质的产物,在宏观上呈条带状,与大理岩互层产出。组成软玉的透闪石结晶粒度细小,呈纤维状和片状,结晶体呈放射状、束状、毡状交织,结构致密,其围岩主要为大理岩。初步的研究表明,该矿化学成分与产品的玉质特性,与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和青海昆仑山脉一带所产软玉相近,属于优质的软玉矿。

罗甸玉石常见到的都为石料(山料产出),颜色白中带灰,部分纯白色,少量淡绿色,极少的黄色。市场也有带皮的一款约100多斤重籽料,但其内部颜色,结构,润度无法看到。对于山料感观为光度好,油润度不够,表面干涩。经加工后雕件成品事看,白度尚可,有骨瓷感。透明度稍差由透光度弥补,抛光后有油润感。

新疆和田玉和贵州软玉区别:

相同:化学成分90%以上都是透闪石

区别:物理感官

罗甸玉结构虽然细腻,但多数料发闷,有点僵,缺少油质光泽,略显呆滞,缺乏灵气,类似瓷器。

新疆和田玉从感官上看,质地温润,呈油质光泽。

罗甸玉

产地范围

罗甸玉产地范围为贵州省罗甸县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罗甸玉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罗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罗甸玉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1.原料开采:取得探采资质的企业,在产地范围内,根据矿山岩层构造,以人工方式,有计划的采掘;并按照原石形态、颜色、块度大小,确定合理用途。

2.原料登记:向有关部门申请登记所开采出的玉石原料、进行编号贴签,信息录入处理。

3.原料特征及类型

(1)构造特征:晶质结合体,显微镜下呈纤维交织结构,块状构造。透闪石集合体呈放射束状,常带有石花、絮状棉绺、细脉状水线、翳状斑点、黑色固体包体构造。

(2)原料类型:山料及戈壁料。

4.原料指标:原料透闪石含量≥80%,方解石含量≤12%,石英含量≤10%,密度为2.95(±0.15)g/cm3。

5.原料加工

(1)雕刻类制品:选料后经切割、去余料、勾勒造型、去粗磨细、照亮、磨亮、抛光、清洗、过油、上蜡等工艺程序。

(2)非雕刻类制品:对原料进行切割、打磨、打孔等传统手工工艺程序。

6.加工成品登记:加工后的罗甸玉制品,到有关部门依据原料登记编号进行成品登记,编号贴签。

二、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加工后的罗甸玉呈:结构致密,质地细腻,玉质温润,朴实较沉重;不透明至半透明,蜡状光泽至油状光泽,按其颜色分为五类。

白玉 颜色白色,略泛灰、青、黄、褐等杂色或不泛色,颜色均匀,半透明,具瓷感,蜡状—油状光泽。

灰白玉 颜色呈烟灰色—白色—灰白色的变化,半透明,蜡状—油状光泽。

花玉 基础色为白色,浅青色,乳白色,夹杂大量灰褐色或黑色斑点,斑点多呈点状、叶片状、条絮状、均匀分布,半透明,蜡状—油状光泽。

青玉 颜色有青色至深青色,半透明,蜡状—油状光泽。

青白玉 颜色为浅青色,半透明,蜡状—油状光泽。

糖玉 颜色为浅焦糖色,夹带少量褐色斑点。

2.理化指标:加工后的玉石,折射率在1.60至1.61(点测法)。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