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著作)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子》(明嘉靖六年本)

  → 这里是关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老子》条目,另有:先秦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条目。见“老子

  《老子》汉语拼音:Laozi;英语:Laozi),中国古代重要哲学著作。全书5,000余字,分上下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因而又被称为《道德经》。通行本《老子》,一般分为八十一章。此外还有五十五章、六十四章、六十八章、七十二章诸种版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均未分章,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1993年出土的湖北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分为甲乙丙三篇,加起来约1,700字,相当于通行本《老子》的1/3。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将隐,“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现在通行的《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亲著,学术界尚有争论;至战国中期,《老子》一书已经形成,当没有多大疑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稷下学者慎到、田骈﹑接子、环渊,“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既学黄老之术(见黄老之学),必有《老子》书存在,故《老子》成书必在稷下学宫创立之前,亦即至少在公元前357年之前。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文字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可证它是刘邦称帝前抄写的;乙本避刘邦讳,但不避惠帝刘盈、文帝刘恒讳,可知它是刘邦称帝后,刘盈、刘恒为帝前抄写的。郭店竹简《老子》比帛书《老子》成书更早。郭店一号墓的墓葬年代据考证为前3世纪晚期至前3世纪早期,竹简本《老子》的抄写年代不晚于公元前300年左右。

  简帛本《老子》与通行本《老子》在文字方面有诸多不同,由此可以订正通行本之误。如通行本第二章的“高下相倾”,帛书本为“高下相盈”;通行本第四十九章的“圣人无常心”,帛书本作“圣人恒无心”。通行本第十九章中的“绝圣弃智”,竹简本作“绝智弃辩”;“绝仁弃义”,竹简本作“绝伪弃诈”。不少学者据此认为,早期的《老子》可能并没有绝仁弃义之类的思想,儒道之间并未产生强烈的对立。

  《老子》一书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历代学者研讨、考释《老子》的著作很多。其中主要有:战国末年韩非的《解老》、《喻老》;西汉严遵的《道德真经指归》;东汉河上公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何晏的《老子道德论》,王弼的《老子注》;唐代强思齐的《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宋代王安石的《老子注》;元代吴澄的《老子注》;明代焦竑的《老子翼》;清代毕沅的《老子道德经考异》;近人罗振玉的《道德经考异》;今人陈鼓应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张松如的《老子说解》,高明的《帛书老子校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