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出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胃肠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上、下消化道部位的病理性出血现象。上消化道即十二指肠悬肌以上部位的脏器(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下消化道即十二指肠悬肌以下部位的脏器(包括空肠、回肠、结肠、直肠及肛门)。

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疾病以溃疡病、急性出血性胃炎、食管静脉曲张、胃癌等最为常见,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90%以上。胆道及胰腺出血则相当少见。下消化道出血时,空肠及回肠出血较少见。而结肠、直肠则较多见。引起空肠、回肠出血的疾病有肿瘤、憩室、息肉、急性坏死性小肠炎、伪膜性肠炎、克罗恩氏病、回肠结核等。引起结肠及直肠出血的疾病有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结肠息肉、肿瘤等。肛门出血最常见的为内痔、肛裂。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毒症、伤寒、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皆可引起胃肠道出血。

临床表现

①呕血。若出血量大,在胃内存留的时间短,胃酸的浓度低,则红细胞被破坏的量少,呕吐的血则呈暗红色。若出血量少,在胃内存留的时间长,则红细胞被胃液破坏,呕吐的血液则呈黑褐色似咖啡渣样。②便血。ⓐ小量胃肠道出血时,粪便颜色正常,但潜血试验则可呈阳性反应。若出血量大,则血液在胃肠存留时间短,即使出血的部位在上部胃肠道,亦可排出暗红色血液。黑便因其颜色黑亮而黏稠似柏油故又称柏油便。为上部胃肠道出血特征。ⓑ结肠出血时多为暗红或红色,升结肠出血,血可与大便相混,而颜色较暗。在降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出血时,血液常附着在成形大便的外面,由于内痔、肛裂引起的肛门出血时,常在排便后血液自肛门滴出,血呈红色。ⓒ小肠疾病引起肠道出血时,常呈血水样便。由于肠道炎症引起出血时,常排出脓血或黏液血便。在结肠或直肠癌时,也可排出脓血或黏液血便,而易误诊为结肠炎症。下部胃肠道出血时,不出现呕血。③其他部位的出血。胃肠道出血若同时伴有皮肤出血点(斑)、咯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尿血、阴道出血等,多为全身性疾病引起,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等。

诊断及鉴别

首先确定出血部位是否来自胃肠道,因为口腔、咽腔及鼻腔出血时,可将血咽入胃内再经口呕出或经肠道排出。注意呕血与咯血的鉴别。呕血血液来自胃肠道,而咯血来自呼吸道。在急性胃肠道出血(特别是上部胃肠道出血)时,常需确定以下几点:

①出血量。若呕血同时有便血,上部胃肠道出血而排出较稀的暗红色血便,血压较原来下降(20~30毫米汞柱),脉搏大于100次/分,则出血量大。若血压在坐位比卧位下降(10毫米汞柱),心率增加20次/分,出血量则1 000毫升以上。

②止血否。直肠、肛门出血,排出体外,容易判断。上部胃肠道出血时,下一胃管持续吸引,对于确定胃部出血是否停止是一简易方法。

③查溃疡病史。出血可能由溃疡所致。若肝硬化病史,出血可能由食管静脉破裂引起。若有腹泻,则可能由肠道炎症所致。若皮肤有黄疸,蜘蛛病,脾肿大,见于肝硬化。上腹部有局限性深在压痛,常见于溃疡病。内镜检查对诊断胃、食管、结肠出血很有帮助。X射线钡剂造影检查、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对诊断消化道出血的病也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