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脂肪肝( fatty liver),肝细胞内过多脂肪积聚的一种病理现象。正常肝脏按重量计算约含脂肪5%。肝脏的主要脂类为磷脂、甘油三酯、脂肪酸、胆固醇及胆固醇酯。脂肪肝患者肝内脂类超过肝脏湿重的10%,主要脂类为甘油三酯。脂肪在肝细胞浆内呈微滴状,脂肪增多时可互相融合成大脂肪泡,把细胞核推向一侧。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是良性的,不是肝硬变的前期,一般预后良好。饮酒引起的脂肪肝,在不戒酒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肝硬化。妊娠后期的脂肪肝死亡率可高达80%。

发病机理

脂肪在小肠中消化后分解,小肠黏膜细胞将分解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变成乳糜微粒(为大分子脂蛋白),经淋巴管进入血液。肝细胞可使乳糜微粒再生成甘油三酯及极低密度脂蛋白,释入血液。脂蛋白在脂肪组织中经脂蛋白脂肪酶的作用产生脂肪酸,在脂肪细胞中积存。脂肪组织中的脂肪也可以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释入血液,释入血液后可再被肝脏利用。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包括:①脂肪酸的供应增加;②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加;③脂蛋白的合成和释放减少。

病因

包括:①酒精中毒。嗜酒者的肝脏内乙醇取代了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合成也增加。②摄食过多。进食高脂食物时往往减少蛋白质的摄取。③肥胖。肥胖者约半数有轻度的脂肪肝。④糖尿病。50%~80%成年后开始的糖尿病患者肥胖,青年糖尿病患者脂肪肝少见,约占4.5%。⑤营养缺乏。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也是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

可能无特殊症状。肝肿大为最常见的表现,其次是肝区疼痛或肝脏触痛。少数病人可发生黄疸、腹水及水肿。部分病人血清胆红素升高,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移酶亦有轻度至中度的升高。

诊断

饮酒病人若有肝大、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应考虑有脂肪肝。乙型肝炎抗原检查可排除乙型肝炎。B型超声波检查可能发现肝脏结构模糊及声波衰减等提示脂肪肝的表现,但有较多的假阴性和少数假阳性。CT成像有时可发现局灶的脂肪肝,表现为低密度区。在随诊中,此种低密度区可能缩小或消失。确诊仍需根据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血脂检查的结果可供参考。

治疗

戒酒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脂肪肝恢复较慢,有时要几个月。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饮食要限制热量,但要有足够的蛋白质及适当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