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医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航海医学(nautical medicine),研究航海条件下各种医学问题的学科。是医学科学与航海技术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医学科学在航海条件下的具体应用。

简史

从公元前2500年埃及海上作战队伍诞生,到公元10世纪为古代桨船时期,此时已编有医务人员。公元前12世纪,古希腊派出士兵漂海攻打敌方时,已有医生“拔除箭头、敷上减轻疼痛草药”的记载。10~18世纪,中国的指南针和火药亦已西传,航海进入帆船时期,帆船装备了火炮,已能航行远洋。船员们定居在船上,船医也就开始研究船上出现的各种医学问题。进入15世纪,海上贸易兴起,各海上强国进行的探险、远征等活动日益频繁,但远洋航行常受传染病和维生素缺乏症的严重威胁。远征舰队因伤寒、霍乱、痢疾、疟疾的流行,坏血病的肆虐而屡告失败。16世纪,英国海军舰员的阵亡率与病死率之比为1∶50。苏格兰医生J.林德深入研究了航海人员在航海过程中所罹患的坏血病,1754年提出食用新鲜水果或柠檬汁可防治坏血病。制定了在舰船上预防疾病以及有关航海卫生的规章制度。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各海上强国先后兴办培养海军医学专业人员的院校和开展航海医学研究的研究单位。20世纪中期以来,航海医学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建立了许多专业学科,如:海军卫生勤务学、舰艇卫生学、海军疾病流行学、海军潜水医学、海军防核防化防生物武器医学、潜艇医学、军事医学工效学等。

研究内容

主要有:①船舶卫生。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如高温、高湿、噪声、振动、照明、有害气体、有毒物质、微波、核辐射、冲击波等对机体的作用和影响,并据以研究制定卫生防护措施。②船舶防疫。研究传染病在码头—船舶间、在船员中的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消毒、杀虫、灭鼠、洗消技术,并制定各种传染病的防疫管理措施。③船员医疗保健。研究与航海条件有关的心理状态及特发病、多发病、常见病(如晕船、胃肠道功能紊乱、腰腿痛、皮肤疾患等)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适合于航海条件下执行任务时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制定关于船员的医学选拔、体格检查标准,健康检查,个人和集体卫生,营养卫生,烹调卫生,食品饮水的卫生监督,检修中的卫生,服装卫生,污物处理,应急口粮饮水的储备,值更值勤,安全操作,生活作息等的规章制度。④对伤、病船员的及时救护医疗和转运后送的方法和制度。⑤对药品、医疗急救器材装备的供应和管理。⑥从人-机-环境系统及工效学角度,提出各种卫生学设计要求或标准,改善居住和劳动作业环境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达到保健的目的。这要求航海医学部门与船舶装备设计建造部门密切结合。

中国的航海医学

明代郑和七次出使西洋(1405~1433),其船队共配有医官、医士180名(每150名船员1名),负责治疗伤病,沿途采集药物,并对物产、风俗习惯、气候及疾病等进行调查;航行中采用药水沐浴以预防疾病。当时船舶大,设有住舱、厨房、水柜,生活设施较好,并专备战舰、马船、粮船、水船,重视给养和淡水的贮存补给。中国近代海军始建于1865年。海军设有卫生领导机构。1889年在旅顺、威海建有水师疗养院。1892年在天津设储药施医总医院,内有西医学堂(1915年改称海军军医学校),为海军培养医官。南京国民政府的海军也按舰级编配卫生人员,在沿海主要港口建海军医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航海医学发展较快。各级舰艇配备了专职医务人员(从军医主任到卫生员);相继成立了医学研究和教学机构,在沿海各基地港口建立了数十所海军医院、疗养院;成立了航海病专科中心。交通部系统在民用远洋航海医学保障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