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舰导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联的第四代舰舰导弹 SS–N–22“日炙”

舰舰导弹( ship-to-ship missile ),从水面舰艇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它也可用于攻击海上设施、岛礁和沿岸目标。是水面舰艇的主要攻击武器之一。通常由弹体、战斗部、推进装置和制导系统等部分组成。

1957年,苏联海军开始在驱逐舰上装备SS–N–1“扫帚”舰舰导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型舰舰导弹,也是比较典型的第一代舰舰导弹。同时期还有美国的“潜鸟”、瑞典的“罗伯特”315舰舰导弹等。这些早期导弹的推进装置多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制导方式多为无线电指令制导。第三次中东战争中,1967年10月21日埃及导弹艇发射苏制SS–N–2“冥河”导弹,一举击沉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首创舰舰导弹击沉军舰的战例。此战引起世界各国震动,更加重视研制舰舰导弹。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第二代舰舰导弹,如法国的MM.38“飞鱼”、法国与意大利联合研制的“奥托马特”1、以色列的“加布里埃尔”Ⅰ导弹等。这一代导弹普遍采用火箭发动机,增加末制导寻的工作方式,能够以亚声速掠海飞行,命中目标精度明显提高。70年代开始研制第三代舰舰导弹,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捕鲸叉”和“战斧”导弹。这一代导弹在增加射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因采用小型涡轮喷气或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使导弹耗燃料率降低、射程增加。80年代出现第四代舰舰导弹,最具代表性的是苏联的SS–N–22“日炙”导弹。这一代导弹的突出特点是采用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实现了超声速飞行;有的导弹,如SS–N–22在受到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导引头还能自动寻向干扰源,其单发命中概率达到94%。

舰舰导弹按射程可分为短程、近程、中程和远程舰舰导弹,按巡航高度可分为高空、中空、低空和超低空舰舰导弹,按飞行速度可分为亚声速和超声速舰舰导弹。它与舰艇上的探测跟踪设备、导弹射击控制系统和发射装置等一起构成舰舰导弹武器系统。其发射条件与载舰吨位和海情有关。驱逐舰一般在5级海况以下发射导弹。远程舰舰导弹最大射程超过400千米。进行超视距攻击时,需要目标指示或中继制导。攻击部位多在舰船侧舷水线附近。舰舰导弹的飞行弹道一般分自控和自导两段。自控段由弹上控制系统控制按预定程序弹道飞行;飞抵目标一定距离时,进入自导段,弹上导引头开机,进行自动搜索、跟踪、引导,将导弹导向目标。在自导段,导弹通常为掠海飞行,高度2.5~8米;有的能在水平面上“蛇行机动”,或在垂直面上“跃升俯冲”攻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