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荀勖(?~289),中国晋代文学家、音律学家、目录学家。字公曾,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曾祖父荀爽为东汉著名经学家。勖幼年聪慧,青年时即博学多才,通达政事。三国魏时,曾任中书通事郎。入晋,封济北郡公。历官中书监、秘书监、尚书令。

荀勖在晋,先掌管宫廷乐事,曾研制笛律12支,以校正音律。

中国古代曾以管定律,因管长与空气柱长之间有差距,故要对管口加以校正。荀勖依照十二律制造12支笛(相当于今日的洞箫)。它们是同径开口管,每管 6孔,发7音。由于这种笛的管口与孔都有空气柱逸出,管口校正相当复杂。荀勖根据制造笛的实践经验,得到了某律笛的管口校正数相当于该律律长与比它高四律的律长之差。以现代公式大约表示如下

荀勖1.gif

如黄钟笛的管口校正数k等于黄钟律长(A0)减去姑洗(高于黄钟四律)即

荀勖2.gif

的律长;所得的校正数 k就是黄钟笛上宫音(黄钟宫)孔位与吹口的相距长度短于其空气柱长的差数;由三分损益法计算得到的黄钟笛全长减去该校正数值 k,即得到黄钟笛的实际长度。其他11笛的管口校正数与笛的实际长度,依此类推。

荀勖的管口校正数是早期声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晋书》和《宋书》的《律历志》中都有记载。

泰始十年(274)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等依刘向《别录》整理宫内藏书。由于工作繁重,他上书辞去乐事,专心致力于图书的校勘编次。大约用时6年,对10万余卷图书进行整理复校,以黄绢抄写、青白丝绸包裹,仿魏秘书郎郑默所编的宫廷藏书目录《中经》(又称《魏中经簿》)编成《中经新簿》,又称《晋中经簿》。据阮孝绪《古今书最》所记载,该书共16卷,著录图书1 885部、20 935卷(《隋书·经籍志》记为29 945卷)。这部目录共分甲、乙、丙、丁四部,据《隋书·经籍志》记载:甲部记六艺及小学(相当于《七略》的六艺略,收录经部书);乙部记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数术(相当于《七略》的诸子、兵书、数术、方技四略,收录子部书);丙部记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将《七略》中春秋类目以外的史书,收录于此);丁部记诗赋、图赞、汲冢书(相当于《七略》的诗赋略,收录集部书)。其中汲冢书乃指荀勖等所整理的咸宁五年(279)在汲郡(今河南卫辉西南)古墓中发现的古文简牍文献。此外,又集佛经目录,附于四部之后。

荀勖的《中经新簿》已失传。据文献记载,《中经新簿》虽然只记书名、卷数,对撰写人略作释语,并无提要,著录方法也较简单,但由于它根据《七略》以后300年中的学术变迁,各类图书数量的增减和庋藏的方便,因袭郑默的《中经》,将经、子、史、集四部按甲、乙、丙、丁排列,已突破了《七略》的文献分类格局,勾画出四部分类法的雏形,对中国目录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见四部书目分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