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庭燧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葛庭燧.jpg

葛庭燧(1913~2000),中国物理学家。生于山东蓬莱,卒于安徽合肥。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学系。1940年获燕京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1941年赴美,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194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3~1949年分别在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和辐射实验室、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1949年11月偕夫人及子女回国。1949~1952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起,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院长,合肥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1979年被邀请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金属物理研究所访问教授。1980年应法国大学部聘请任里昂国家应用科学学院一级客座教授,被选为中法学院的通讯院士。

葛庭燧致力于金属物理和金属内耗(见固体内耗)研究。他是内耗这个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早期的实验研究成果奠定了滞弹性内耗的基础。国际上已把他创制的、研究内耗用的低频扭摆称为葛氏摆,把他首次发现的晶粒间界内耗峰称为葛氏峰。他还首先观察到具有反常振幅效应的非线性内耗,随后提出了位错气团弯结模型,对于经典的内耗理论是一项重要的发展。40多年来,他对固体内耗这个研究领域作了重要的推进,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