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反应堆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变反应堆汉语拼音liè biàn fǎn yìng duī),(fission reactor),实现可控裂变链式反应的装置。又称核反应堆,简称反应堆。1942年E.费米领导的科学小组建成世界上第一座人工的裂变反应堆,首次实现了可控核裂变链式反应。开始阶段反应堆主要服务于军事目的,5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上大量建造用于各种研究工作的反应堆,并开始建立用于发电的核电站。

  反应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核燃料。又称裂变材料。一般是浓缩铀,即提高了235U成分的铀,也可以用天然铀,制成棒状,排列在堆芯,体积超过临界体积。②减速剂。由于热中子对235U的裂变截面较大,而裂变放出快中子,需要用减速剂将中子慢化,常用的减速剂是石墨或重水,快中子与它们作弹性碰撞,可很快减速成热中子。③控制棒。插入堆芯能大量吸收中子,可使反应减慢或停止;反之,提出堆芯,反应则可加速进行。常用的控制棒是镉棒或硼钢棒,镉或硼对慢中子有很大的俘获截面。④冷却剂。循环流过堆芯,从堆芯取出反应所产生的大量热能,再通过二级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送到堆外供发电或作其他能源用,常用的冷却剂有加压的水或重水、氦或二氧化碳,或液态金属钠,它们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⑤反射层。一般情况下,堆芯周围设有反射层,把外逸的中子反射回堆芯,以减少中子的损失。反射层外是堆的壳体,壳体外面是防止射线伤害人体的混凝土保护墙;反应堆内还设有其他控制系统,以保证安全和调整功率。

  反应堆有多种用途,可提供大量的核能,用于动力发电或推动核潜艇等;可获得各种能量的中子流,进行核物理或其他方面的实验研究;可生产多种放射性核素;还可用来生产239Pu、233U等核燃料,将自然界相对含量较多的238U和232Th放在反应堆中用中子照射,生成复合核239U和233Th,然后经过两次β-衰变得到很好的裂变材料239Pu和233U,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