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红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藏藏红花

西藏藏红花西藏自治区特产、名贵药材,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3月1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燕潮酩酒等24个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8年第33号)批准)

藏红花是花蕊柱头经烘干后的成品。花朵雌蕊柱头具有药理活性,同时被用作上等香料、染料和食物调料。

每年10月下旬,藏红花的球茎开花,花期15—20天。藏红花的珍贵源于全株花卉可用的只有那3根雌蕊,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仅在花蕊的上端1/3处。这3根小柱头只能由手工轻轻摘取,每根柱头只有2公分长,每采集90—100朵鲜花仅能得到1克柱头,因此西藏藏红花有“红色金子”之誉。

产品特点

植物形态

西藏藏红花,多年生草本。鳞茎扁球形,大小不一,直径0.5—10厘米,外被褐色膜质鳞叶。自鳞茎生出2—14株丛,每丛有叶2—13片,基部为3—5片广阔鳞片乌黑叶线形,长15—35厘米,宽2—4毫米,边缘反卷,具细毛。花顶生;花被片6,倒卵圆形,淡紫色,花筒细管状;雄蕊3,花药基部箭形;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黄色,柱头3,膨大呈漏斗状,伸出花被筒外而下垂,深红色。蒴果长圆形,具三钝棱。种子多数,球形。花期10—11月。藏红花采制一般在10—11月中下旬,晴天早晨采花,于室内摘取柱头,晒干或低温烘干。柱头线形,长约3厘米,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具不整齐的齿状,下端有的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无油润光泽,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西藏藏红花(植物)
西藏藏红花(植物)
西藏藏红花(植物)

化学成分

西藏藏红花含番红花甙-1,2,3,4(crocin-1~4)、番红花苦甙(picrocrocin)、番红花酸二甲酯(crocetin dimethyl ester)、α-番红花酸(a-crocetin)、番红花醛(safranal)、挥发油等。

西藏所产的藏红花生长在高海拔、大温差、强日照的高原特殊环境下,生物活性强,其有效成份红花苷-I和红花苷-II的总含量(在20%左右,有些约达到24%)高于伊朗和内地所产的西红花(约19%左右)。

西藏藏红花
西藏藏红花

药理研究

西藏藏红花在医学上常用它来治疗血瘀引起的闭经、胸腹胁励等疼痛,也治疗创伤痈肿,具有养血之功能。

各种藏红花制剂,对动物离体子宫,呈现不同程度的兴奋作用,其作用迅速而持久。小剂量的藏红花煎剂对蟾蜍心脏有抑制其收缩作用,对狗的心脏,有加强收缩与舒张作用。小剂量藏红色花使血压略升而后降,较大剂量使血压持久下降。

产地环境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南部,占青藏高原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5.1%,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西藏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平均空气密度为海平面空气密度的60%—70%,高原空气含氧量比海平面少35%—40%。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降水少,季节性明显,夜雨率高,年降水量在66.3—894.5毫米之间,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规律,年内降水高度集中在5—9月,占年降水量的80—95。

西藏高海拔、大温差、强日照的高原特殊环境下,所产的藏红花质量优。

西藏藏红花(冲泡)
西藏藏红花(冲泡)

历史人文

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原产西班牙,在希腊、法国、前苏联中亚一带、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中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最初仅作为染料来栽培,后来才认识到它是一种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珍贵药材。

明朝藏红花传入中国内地,在《本草纲目》中已将它列入药物之类。藏红花从地中海沿岸经印度传入中国西藏以后,又从西藏转运至内地,因此称之为藏红花。中国的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有引种栽培。

藏红花与西藏有很深的渊源。明朝时期成书的《本草纲目》载“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西番即西藏等地。据《西藏地方志》记载,由于音译的原因把吐蕃时期的“藏红花”叫番红花。藏红花因其在补血、 补气、舒筋活血等方面有重要功效,是古代西藏进贡给中央政府重要的土特产品。

西藏藏红花(食法)

藏红花在藏药、藏香、建筑、唐卡艺术、藏传佛教等方面都有应用,已与西藏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早在12世纪,玉妥·云登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中收载的1002种药物和400个方剂中就有藏红花,如载于该书成方于8世纪的著名藏药“仁青芒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藏红花。加入藏红花的藏香,在宗教祭祀中是 重要的供品。除了药用外,藏红花也作为重要的植物染料或香料应用到唐卡和佛像制作工艺以及布达拉宫、大昭寺等重要古建筑的墙壁粉刷工艺中。在藏传佛教中, 藏红花代表具足寿康无病以及具足六根妙触的缘起,用于装藏的佛像、宝瓶、宝塔等以及灌顶的甘露水中,佛门弟子也以藏红花的颜色为法衣的正式颜色。

发展到现代,藏红花在西藏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不仅用作食材来制作月饼、炖汤、蒸鸡蛋、煲粥等,也用于藏红花茶、藏红花面膜、藏红花含片等养身保健产品的制作。

2015年,西藏藏红花年产值已达1亿元(干花丝加种球),藏红花产业已成为西藏重点的经济产业之一。

西藏藏红花
西藏藏红花
西藏藏红花

地理标志

产地范围

西藏藏红花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日喀则市、昌都市、林芝市、山南市、那曲地区比如县、索县、巴青县雅安镇、嘉黎县尼屋乡(曾名:忠玉乡)和阿里地区噶尔县、普兰县、札达县、日土县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西藏藏红花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西藏藏红花的检测机构由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

二、立地条件

产地海拔2000m至4500m,土壤厚度≥30cm,pH值6.50至7.60的沙壤土。

三、栽培管理

1.种球选择:选用西藏繁育的无病种球茎,种球重≥25g。

2.种植管理: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种植球茎,种植密度≥130 000株/ hm2。种植温度10℃至25℃,土壤含水量50%至65%。

3.休眠移植: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挖出种球置室内休眠,7月中旬种球移植上架自然发育。休眠和上架需避光,室内相对湿度≥50%。

4.采收与加工: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采收,当天采摘剥出花丝,及时烘干。

四、质量特色

1.感官指标:呈线形,三分枝,下窄上宽,长约2.7 cm至3.0 cm。顶端为扇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齿状结构。色泽深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气味浓郁,口感微苦。

2.理化指标:按西红花苷—Ⅰ和红花苷—Ⅱ的总量≥20%,水分≤9%。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