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诗学》,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现存1卷,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分为26章。

亚里士多德用科学方法对希腊文学的实践和成就加以分析和总结,提出一套系统的美学理论。

《诗学》一开始就指出,各种艺术因所模仿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于是相互之间就有了差别。认为“艺术模仿自然”,因而艺术的创作过程都是“模仿”,但“模仿”不是“临摹”,而是“再现”和“创造”。诗人创造合乎必然律或或然律的可能发生的情节,通过个别反映现实中普遍的、本质的东西。所以艺术比普通的现实更高,诗比历史更高。这种模仿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因此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客观现实。这种观点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奠定了基础,是亚里士多德对美学思想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

针对柏拉图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亚里士多德就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认为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脱离个别并先于个别而存在的一般是不可能有的,唯有物质世界才是真实的。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作品的真实性,肯定艺术的认识作用。这一看法也是他对美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其中包含着塑造典型的萌芽思想。

在《诗学》里,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卡塔西斯。”卡塔西斯具有“净化”、“宣泄”、“求平衡”等含义。他还分析了悲剧的6个组成部分,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并强调最重要的是情节,“性格”占据第2位,悲剧中没有行动,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

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中借来有机整体的概念,强调情节的有机整体概念,成为后来的“三一律”中的情节一律的根据。至于时间一律和地点一律,则是后人对《诗学》的曲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发现”和“突转”必须由情节中自然产生出来,“解”应在布局中安排。他还认为,艺术可以使事物比原来的更美,人物须理想化,应当按照人应有的样子来描写。

《诗学》论喜剧的部分已失传。《诗学》中已经谈到喜剧的特征,认为喜剧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

由于《诗学》在古代长期被埋没,对古希腊晚期和罗马时期的文学与艺术理论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对西方近代文学和文艺理论的影响开始于15世纪。16世纪的意大利学者对这部著作很感兴趣,当时的作家按照《诗学》中的规则写悲剧。17~18世纪法国和英国的剧作家受其影响较深,但却长期误解和歪曲了它,直到19世纪才大致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