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邦运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语言邦运动( Linguistic States Movement),印度独立后各族人民争取以语言为基础重新划分邦界的运动。

1950年印度宪法把印度划分为27个甲、乙、丙三个等级的邦和一个丁等中央直辖区。这个划分基本上沿袭了英国统治时期的行政体系,没有考虑到这些地区在政治、经济和语言上的差别。广大人民迫切要求以语言区为基础成立单独的语言邦。

最先采取行动的泰卢固人要求成立讲泰卢固语的安得拉邦,中央政府于1953年10月批准成立安得拉邦。此后,争取建立语言邦的斗争此起彼伏。1953年12月,印度政府成立改组省邦委员会,1955年9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反对按“一种语言成立一个邦”的主张,但认为应该考虑在语言基础上改组省邦。1956年11月,议会通过改组省邦法案。改组省邦后的印度分为14个邦和6个中央直辖区。有安得拉邦(泰卢固语和乌尔都语)、阿萨姆邦(阿萨姆语和孟加拉语)、喀拉拉邦(马拉亚拉姆语)、中央邦(印地语)、马德拉斯邦(泰米尔语)、迈索尔邦(卡纳尔语)、奥里萨邦(奥里亚语)、旁遮普邦(旁遮普语和印地语)、拉贾斯坦邦(拉贾斯坦语和印地语)、北方邦(印地语)、西孟加拉邦(孟加拉语)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克什米尔语和乌尔都语)等。

1956年后,一些邦继续进行争取成立语言邦的斗争。1960年孟买邦划分为讲马拉提语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和讲古吉拉特语的古吉拉特邦。1963年成立以那加人为主的那加邦。1966年旁遮普邦划分为讲旁遮普语的旁遮普邦和讲印地语的哈里亚纳邦与喜马偕尔邦。1972年1月阿萨姆邦讲卡西语和嘎罗语的山区民族成立了梅加拉亚邦。

上述民族语言邦的成立,名正言顺地确认了各个地方语言集团的社会地位,强化了各邦、各中央直辖区、各民族捍卫各自利益的心理要求,助长了他们在政治、经济和各种既得利益上同中央政府离心离德的倾向,也使印度资产阶级各地方集团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化。语言邦的建立,使印地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形同虚设。在本就缺少主体民族的情况下,印度各民族语言邦和中央直辖区的确立极大削弱了印度各民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