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谢榛汉语拼音:Xie Zhen;1499~1579),中国明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一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年轻时刻意为歌诗,渐渐闻名于当世。入京后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人建立诗社,以谢榛为长,倡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之一。但随着李攀龙的名声大炽,再加上他论诗与李攀龙的意见有所不合,素性倔强,遂遭排挤。乃遍游诸王府之间,先秦、晋,后燕、赵,声名日著。晚年再游河北,至大名而卒。终身布衣。

  谢榛论诗的主张主要表现在《四溟诗话》里。他的基本态度与李攀龙、王世贞一致,也是极力主张模拟盛唐,鄙视宋人,但与李攀龙等人稍有不同的是他取径较宽。谢榛较重视诗歌创作中各有所得的“天机”和“超悟”。由此出发,他强调情真,不要模拟太甚;并且强调“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的独创性。这些看法显然比李攀龙诗论开通和高明。但是,谢榛提倡“超悟”的目的主要在追求诗篇中的“警句”。这使得他的诗歌创作有时仅得佳句而难见完篇。

  谢榛的诗歌创作有两方面较为突出。一是因他长期转徙于公卿、藩王之间,过着类似乞讨的生活,所以其诗经常抒发他飘游中的凄苦情怀,如《夜坐感怀寄徐文山》等篇。他描写旅途的困顿也颇为真切精细,如《雨中宿榆林店》。二是由于他长期游历,所以塞外风光常常出于笔端,如《塞上曲四首》、《胡笳曲》、《九月雪》、《冬夜闻笛》等诗。谢榛擅长近体,五律更优。此外,他的一些七绝也能节制精严、神采焕发,如《怨歌行》等抒发情怀,颇为蕴藉。其诗在前、后七子中堪称第一。著有《四溟集》2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