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雕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象牙雕刻汉语拼音:xiɑnɡyɑ diɑoke;英语:ivory carving),在象牙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和形象。通常也指用象牙雕刻而成的传统雕刻工艺品。简称牙雕。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中国象牙雕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发现过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象牙名作"月曼清游"。

  一般而言,象牙雕刻艺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个种类。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历史名人。从类别上可分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人物画稿一般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出人物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态、衣饰的形状等,有出处的还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牙雕花卉一般以花为主,以鸟、蝶、蜻蜓、青蛙等作陪衬,雕刻具象有牡丹、月季、菊花、玉兰、碧桃、松、竹、梅等,托件整体造型上有花篮、花瓶、竹筒、折扇、假山等,起到了主角与陪衬体很好的搭配作用。牙雕动物题材主要有林中虎啸、深谷狮吼、雄鸡报晓、鱼跃荷池等等,其中十二生肖在牙雕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牙雕中的风景题材一般表现山水、岛屿及日月风云。嶙峋的山石、斑驳的海岩、滚动变幻的云朵是牙雕艺人尤为喜欢的挥刀具象。

  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几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有交流。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交通便捷,讯息技术的发展,各地牙雕艺人频繁交往,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各地区的地方牙雕的色彩,一方面在增加,形成了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其他还有天津、福州、乐清等地,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的风格也逐渐的淡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精细工整,玲珑剔透的广州牙雕以广州为代表,故称之广州牙雕,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

北京象牙雕

  北京象牙雕刻工艺,指的是在北京地区形成的、历史悠久的以象牙为雕刻材料的传统技艺。

  北京牙雕以仕女、人物、花卉等见长,发挥了象牙细腻的质感,使人物造形栩栩如生。      北京象牙雕刻工艺表现题材广泛,技艺高难,且因牙材的使用而具有高洁的美感,是中国特种工艺美术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雕塑艺术的重要内容。其技艺的传承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给自己的后代和徒弟,具有历史线索清晰,传承有绪的特点。

溯源

  其可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形成独特的工艺特点。

  辽、金、元、明、清等朝代都在北京建都,帝王们也都把象牙列为皇家贡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专门为皇宫制做牙雕制品的机构。明清宫廷的牙雕艺人主要来自江南、广东和北京当地。从外地来的优秀工匠与北京当地的象牙工匠不断的切磋,经过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趣味几百年的磨合沉淀,形成了北京牙雕工艺精湛、富丽堂皇、精致考究的独特风貌。

  明代,北京牙雕就已经开始制作圆雕人物,辽宁省博物馆现藏一对牙雕老人像既可作为证明。当时的牙雕艺人大多不仅精通象牙制品的制作,同时也对于犀角、竹器、木器、玉雕等工艺门类十分精通。象牙雕刻工艺也和玉石雕刻、金属工艺、髹漆工艺相结合,产生了一些精致典雅、富丽堂皇的产品。例如,清代乾隆年间的牙雕名作《月曼清游》就是一例。这件杰出的作品是乾隆年间牙雕艺人陈祖章等人根据画家陈政的画稿,用了几年的工夫雕刻而成的。画稿共12 幅,反映了一年12个月里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宫闱中的嫔妃、宫女们的生活情景。作品以象牙为主,辅之以玉等珍贵石料,构思巧妙,技艺纯熟,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景色斑斓协调,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龙舟、楼阁、蟠佛、《西厢记》册页等。

  到了清末,随着国力的衰微,北京的象牙雕刻也受到了财力、人力和原材料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停滞不前。以前为宫廷制作奢侈品的牙雕匠人纷纷转向了民间,开办作坊,廖以自补。到了光绪年间,北京的象牙作坊甚至曾一度面临绝迹的危险。其后有一些象牙雕刻艺人和一些专门为房屋建筑雕花装饰的艺人为古玩铺修补残旧的象牙雕刻工艺品。在清末民初,北京已有十几家这样的象牙作坊,主要分布在花市大街以南上、下堂子胡同,上、下唐刀胡同及珠市口一带。

  新中国成立后,也创造了"毛主席故乡"、"成昆铁路"等大型牙雕作品,于细腻之中透着灵秀之气。在某些大型作品中,艺匠们采用"拼嵌法",以扩大体积,但拼嵌得浑然一体,毫无斧凿痕迹。

工艺特色

  北京象雕自明朝以来特别盛行,到了清代,象牙雕刻多是内廷御用作坊生产,艺人大多来自扬州、广州。他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把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结合运用,融为一体,并从古代绘画、石雕、泥塑等艺术形式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逐渐形成了北京象牙雕刻。

  北京牙雕的品种:北京的牙雕花卉,可分为浮雕花卉和圆雕花卉两种;浮雕花卉作品主要有洗子、盘子、臂搁等;圆雕花卉作品主要有花瓶、花篮、盆景、蝈蝈白菜等。

  北京牙雕的特点:象牙雕刻向以仙姿媚态的古装仕女和秀丽动人的圆雕花卉见长。它以高雅、古朴、精细、 遒劲的独特艺术风格。

  北京牙雕的工艺:牙雕制作要经过凿、铲、开脸、磨、彩熏等五道工序。凿,就是开坯成形;铲,即精细加工;开脸,是做人物面部细致表情;磨,作精细的抛光;彩熏,根据不同的要求,对作品进行染色处理,或熏制成仿古产品。雕刻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运用深浅浮雕、镂空雕和立体圆雕。

传承意义

  北京牙雕工艺曾多次代表中国在国际上参加各种重要的展览,并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她不仅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于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了解,也促进了我国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于保护大象种群的考虑,包括中国在内,国际上曾经一度禁止了象牙贸易。这使得完全依赖进口象牙原料的北京象牙雕刻工艺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境地。北京象牙雕刻工艺面临着一无原材料,二无年轻传承人的困境。近年来,在拯救濒危物种的问题上,国际上又开始摒弃死板的贸易禁令方式,允许库存象牙的贸易。这样,象牙原料的供给又出现了一线生机。然而,无论是从人力还是从财力上看,北京象牙雕刻工艺都已经进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沿革

  牙雕历史悠久。中国象牙雕刻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期。

  1.原始社会时期(前5000~前2000) 最早的牙雕工艺品是公元前4800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小盅、匕等。这些牙雕已运用掏膛、浅刻、磨光等工艺。在前4300~前2500年的山东宁阳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了象牙镂雕筒、象牙梳及牙珠、牙管等。其中象牙镂雕筒以整段象牙掏空、镂雕而成;象牙梳以钻圆孔、阴刻、镂雕等技法制成。大汶口牙雕比河姆渡牙雕在工艺上进了一步。

  2.商周时期(前16世纪至前256年)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象牙的梳、筒、杯、碟、碗、鹗尊、饰片等,其中妇好墓出土的两件象牙杯最为珍贵,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水平。其中一件夔銴杯通体以双线阴刻繁缛的饕餮、夔龙、鸟等图案,其口、眼、眉、鼻及身部镶嵌绿松石,图案周围刻以细纤的“回”纹作为衬托。另一件象牙带流虎銴杯,高42厘米,直径10.6~11.2厘米,壁厚0.9厘米,是现存历史上最高的象牙杯。

  西周史籍记载的牙雕工艺品有尊、觚、笏,以及象牙装饰的床、象辂等。春秋初期的剑柄鞘牙雕工艺品,以整根象牙雕刻而成,鞘中掏空,外表浅刻精细的蟠夔纹。

  3.秦、汉至宋时期(前221~公元1279) 这一时期象牙数量不多,极为珍贵,由宫廷控制,禁止民间使用。宫廷使用的牙雕工艺品有印、笏、牌、束带、尺、刀柄、剑鞘、发簪、球等,但传世和出土文物很少。唐代出现染色、傅彩的牙雕工艺品,即将象牙雕成器具,磨光后染成红、蓝、绿等色,再在其上镂刻图案,有的又在镂刻的图案上施以彩绘。这一技法对后世的象牙雕刻产生深远的影响。宋代出现象牙球,即以一块完整的象牙,从内至外,逐层雕镂成一层套一层的同心圆的薄壳牙球。当时已有三层,各层可自由转动,称为鬼工毬。金代女真族的牙雕腰带称为吐鹘,大多以狩猎为题材。此外,金代宫廷还明文禁止民间以象牙制作器皿或装饰刀柄、床榻等。

  4.元、明、清时期(1279~1911) 这一时期的牙雕工艺有较大发展。元代官府设有牙雕作坊。帝王礼仪继承古制,出行乘象辂,车辆和坐骑上装饰象牙雕刻的龙、螭等图案,并饰以描金。在社稷祭祀礼仪场合,官员都使用牙笏。御用监负责造办御前所用的牙雕工艺品。

  清代象牙进口增多,为牙雕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设有牙雕作坊,专为宫廷雕刻象牙器具,并从江苏、广州招募优秀匠师施天章、陈祖章、黄振效等进宫。他们留下的传世作品有“渔家乐笔筒”和乾隆年间的牙雕珍品“月曼清游图册页”。清代,除宫廷外,广州、苏州民间牙雕也很兴盛。广州牙雕的品种很多,以镂雕的象牙球和龙舟最为突出。乾隆年间,广州匠师翁伍章制作的象牙球已有9~12层,后经其子翁彤、孙翁昭的努力,到20世纪初,象牙球已达26层。广州牙雕风格趋向写实,且吸收大卷叶等外国图案的长处,以染色、螺旋状的连接部件为特色。苏州牙雕吸收竹刻、绘画等传统艺术的长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有着清淡明朗、秀美野逸的风格。

原料和制作工艺

  牙雕的原料是象牙,象牙是象的上腭的两颗门齿,其主要成分为磷酸钙和其他有机质,质地缜密而有韧性,硬度为2.5莫氏度,有纹理。象牙主要分非洲象牙和印度象牙两种,以前者为主。非洲象牙长约2米,重20~90千克,分硬象牙和软象牙两种。硬象牙外表为深红棕色;软象牙色泽较浅,近似乳白色。印度象牙色泽比非洲象牙白,在大气中容易变黄。牙雕的制作工艺主要有选择牙料、凿粗坯、雕刻细部、修光、打磨等工序。首先,根据作品需要选择牙料。如牙料下端的中空部分,适宜于雕刻笔筒;中段和上端的实心部分,适宜于雕刻艺术品。凿粗坯是用木棒捶打凿刀,雕刻粗坯。在粗坯的基础上,用刻刀雕刻细部,然后修光、打磨,使外表光泽滋润,充分显示出象牙美丽的质地。象牙雕刻的技法有阴刻、浮雕、圆雕、镂雕等,其中以镂雕为特色。

产地和品种

  中国象牙雕刻主要产于北京、广州等地。品种有人物、花卉、亭台楼阁、山水风景、仿古器皿、象牙球、粉盒、印章、首饰盒、胸针、鼻烟壶、国际象棋、筷子等。北京牙雕以人物圆雕见长,题材多为仕女、武将、神佛等,著名的匠师有王彬、曹斌、杨士惠等。“蝈蝈白菜”是北京牙雕的独特传统品种。广州牙雕以玲珑剔透的镂雕技法而闻名。翁荣标继承其父翁昭的技艺,在1978年成功制作45层的象牙球。“画舫”、“蟹篓”是广州牙雕的独特传统品种。

  因象牙为名贵雕刻材料,价格昂贵,野生象被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故亚洲象及非洲象均为濒危物种,受到国际上和中国政府的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自1991年起全面禁止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中国刑法对走私、非法收购、运输、出售象牙及其制品的犯罪行为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刑事处罚。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