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堡”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文件:84556.jpg|right|thumb|280px|福建漳州:赵家堡主楼]]
 
[[文件:84556.jpg|right|thumb|280px|福建漳州:赵家堡主楼]]
  
  '''赵家堡'''(宋城古堡),俗称赵家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乡硕高山下,厦汕高速公路赵家堡互通口下高速2公里处,是南宋末一支流落漳浦的皇族后裔的隐居处。公元1279年,元军攻陷南宋最后一个行都广东崖山,丞相陆秀夫抱着九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当时伴驾至崖山的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魏王赵光美的第十世孙闽冲郡王赵若和率皇族众家眷乘船逃往福州,遇到飓风,弃船上岸,匿姓为黄,几经辗转,最后隐居在此。明洪武年间,赵家被人以同姓通婚罪告发,公堂上献出族谱,洪武御赐复姓。明万历年间,赵若和的十世孙赵范进士及第,官至浙江按察使司副使、户部员外郎等职,归休回乡时,有感于沿海地区倭患猖獗,遂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仿照北宋故都开封府的立意布局,造建了完璧楼及内城。万历四十七年赵范之子赵义亦进士及第,官至文华殿中书舍人,又根据北宋、南宋两京都建筑布局与格调,扩建了外城,始成现今规模。赵家堡占地135亩,平面基本呈方形,分内外城;内城高6.2米,周长220米,面积4.68亩,建有主楼“完璧楼”,取“完璧归赵”之意,楼为三合土夯筑正方形三层四合式,呈回字形。外城周长1082米,主体建筑为赵范府第,位于全城的正中心,坐南朝北,四座同式五进府第并列,前面建有内外两个荷花池,内池西侧建“汴派桥”,仿北宋故都开封的潘杨二湖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而造;池东侧建六座同式五开间堂屋及“辑卿小院”、“读书处”,池西侧小山上建有佛庙、聚佛宝塔、禹碑等,其中“墨池”石碑系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拓刻,属稀世珍品。作为“一个灭国王族聚族而居传之数百载的城堡”,赵家堡补证了宋史和赵氏家族的历史,保留了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它对于研究赵宋家族史、明清军事史、倭患史、建筑史有着特殊的意义。
+
  '''赵家堡'''(宋城古堡),俗称'''赵家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乡硕高山下,厦汕高速公路赵家堡互通口下高速2公里处,是南宋末一支流落漳浦的皇族后裔的隐居处。公元1279年,元军攻陷南宋最后一个行都广东崖山,丞相陆秀夫抱着九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当时伴驾至崖山的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魏王赵光美的第十世孙闽冲郡王赵若和率皇族众家眷乘船逃往福州,遇到飓风,弃船上岸,匿姓为黄,几经辗转,最后隐居在此。明洪武年间,赵家被人以同姓通婚罪告发,公堂上献出族谱,洪武御赐复姓。明万历年间,赵若和的十世孙赵范进士及第,官至浙江按察使司副使、户部员外郎等职,归休回乡时,有感于沿海地区倭患猖獗,遂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仿照北宋故都开封府的立意布局,造建了完璧楼及内城。万历四十七年赵范之子赵义亦进士及第,官至文华殿中书舍人,又根据北宋、南宋两京都建筑布局与格调,扩建了外城,始成现今规模。赵家堡占地135亩,平面基本呈方形,分内外城;内城高6.2米,周长220米,面积4.68亩,建有主楼“完璧楼”,取“完璧归赵”之意,楼为三合土夯筑正方形三层四合式,呈回字形。外城周长1082米,主体建筑为赵范府第,位于全城的正中心,坐南朝北,四座同式五进府第并列,前面建有内外两个荷花池,内池西侧建“汴派桥”,仿北宋故都开封的潘杨二湖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而造;池东侧建六座同式五开间堂屋及“辑卿小院”、“读书处”,池西侧小山上建有佛庙、聚佛宝塔、禹碑等,其中“墨池”石碑系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拓刻,属稀世珍品。作为“一个灭国王族聚族而居传之数百载的城堡”,赵家堡补证了宋史和赵氏家族的历史,保留了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它对于研究赵宋家族史、明清军事史、倭患史、建筑史有着特殊的意义。
  
  

2015年2月13日 (五) 03:50的版本

福建漳州:赵家堡主楼

  赵家堡(宋城古堡),俗称赵家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乡硕高山下,厦汕高速公路赵家堡互通口下高速2公里处,是南宋末一支流落漳浦的皇族后裔的隐居处。公元1279年,元军攻陷南宋最后一个行都广东崖山,丞相陆秀夫抱着九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当时伴驾至崖山的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魏王赵光美的第十世孙闽冲郡王赵若和率皇族众家眷乘船逃往福州,遇到飓风,弃船上岸,匿姓为黄,几经辗转,最后隐居在此。明洪武年间,赵家被人以同姓通婚罪告发,公堂上献出族谱,洪武御赐复姓。明万历年间,赵若和的十世孙赵范进士及第,官至浙江按察使司副使、户部员外郎等职,归休回乡时,有感于沿海地区倭患猖獗,遂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仿照北宋故都开封府的立意布局,造建了完璧楼及内城。万历四十七年赵范之子赵义亦进士及第,官至文华殿中书舍人,又根据北宋、南宋两京都建筑布局与格调,扩建了外城,始成现今规模。赵家堡占地135亩,平面基本呈方形,分内外城;内城高6.2米,周长220米,面积4.68亩,建有主楼“完璧楼”,取“完璧归赵”之意,楼为三合土夯筑正方形三层四合式,呈回字形。外城周长1082米,主体建筑为赵范府第,位于全城的正中心,坐南朝北,四座同式五进府第并列,前面建有内外两个荷花池,内池西侧建“汴派桥”,仿北宋故都开封的潘杨二湖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而造;池东侧建六座同式五开间堂屋及“辑卿小院”、“读书处”,池西侧小山上建有佛庙、聚佛宝塔、禹碑等,其中“墨池”石碑系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拓刻,属稀世珍品。作为“一个灭国王族聚族而居传之数百载的城堡”,赵家堡补证了宋史和赵氏家族的历史,保留了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它对于研究赵宋家族史、明清军事史、倭患史、建筑史有着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