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台滑雪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跳台滑雪

跳台滑雪英语:Ski Jumping),一项于跳台上的冬季运动项目,是利用自然山形特别建造的跳台(70米或90米)所进行的滑雪运动。滑雪者用长为2.30~2.70米,宽为11.5厘米,板底有3~5个方向槽的专用跳台滑雪板,不带雪杖,不借任何外力,从起滑台起滑,在助滑路上取得较高速度后,在台端引伸跳跃,身体和滑雪板保持锐角状态在空中飞行,在着陆坡着陆后,继续滑行至停止区停止。跳台滑雪要求运动员借助速度和弹跳力沿跳台下滑,使身体跃入空中,运动员会于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再落在地上滑行,成绩以跳台和落点间的距离计算。

跳台滑雪运动源于挪威。1879年在挪威奥斯陆举行了第一次正式跳台滑雪比赛。跳台滑雪比赛按飞跃者从台端起跳至着陆坡止的飞跃距离,并根据助滑路、起跳、空中、着陆、停止等几个动作的姿势进行评分;距离和姿势按评分表换算得分,计算名次。正式比赛以两次跳跃综合计分排列名次。跳跃距离按“2舍3入”方法进行计算:如距离为60.2米,则舍0.2为60米;如为60.3米,将0.3进为0.5,得60.5米;如为60.7米时,则舍0.2,为60.5米;如为60.8米,则进为61米,其余类推。姿势评分是从规定的最高分20分中,扣除跳跃、着陆、空中等出现错误的失分,其标准是成功的跳跃在20~6分之间评分,跌倒的在12~0分之间评分。为了获得更大的跳跃距离和能使动作做得利落大方,现代世界跳台滑雪技术要求跳跃者身体前倾,与滑雪板做到尽量平行,以便能更好地运用飞行中的空气升力,减少空气阻力。此外,运动员两手不做多余的前摆和后振动作,两手和臂通常紧贴在身体两侧,使身体沿自然抛物线滑翔,在着陆时很自然地能与地面坡度圆滑相接。

2009年2月21日,日本队选手茂野美孝在比赛中。当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跳台滑雪女子K90米个人赛在亚布力滑雪场举行,茂野美孝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历史

跳台滑雪与不少冬季运动都是源于北欧的挪威。它的起源之说有三。第一个说法是跳台滑雪本来是一种刑罚,古时的挪威会把犯人从雪山推下,使犯人从断崖中飞向半空,最后让犯人摔死。

第二个说法是,有一位挪威运动员在1860年以同样的方法滑行,并成功着陆,这就是跳台滑雪的鼻祖。最后一个则是有两位挪威农民于奥斯陆中的全国滑雪比赛中表演了跳台飞跃的动作,后来在当时的政府加以推广之下,成为一项热门的冬季运动。跳台滑雪逐渐普及,于第一届冬季奥运中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但只设男子个人和团体项目,直至2012年才正式加入女子个人项目。

夏季也可以于赛道上进行跳台滑雪,赛事轨道是瓷制的,斜坡上的草皮会覆盖浸水的塑料。最高层级的夏季赛事为1994年创办的FIS跳台滑雪大奖赛。

冬季奥运的跳台滑雪

跳台滑雪是在1924年首度被列入冬季奥运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在1964年冬季奥运前,跳台滑雪的高度未被统一,每届的跳台高度也有所不同。在此之后,跳台的高度也有统一。当中共有三个级别,分别为70米、90米与120米三种高度,也规定跳台助滑道的坡度为35至40度,长度为80至100左右。现时冬季奥运中的跳台滑雪小项包括了个人70米、个人90米与团体120米。

个人赛

在跳台滑雪的个人项目中,分为个人70米以及个人90米。每位运动员需要跳两次,裁判会按照距离和姿势作出评分,则为“距离分”和“姿势分”,得到成绩,并以运动员两次的得分作排列,分数愈高,排名愈高。

所谓的“姿势分”是指由5位裁判由最低的从0分到20分,从运动员由开始起动至落地时的“准确性”、“完美性”、“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作出评分,并把最佳和最差的成绩去掉,将剩下的3个分数相加起来,得出“姿势分”的最终成绩。 而“距离分”是运动员着陆后距离原定目标的数目,若运动员在着陆后未能到达“K点”(原定目标),则会将距离乘以每米分值(1米两分),从原来得分(“姿势分”)中扣减。但如超过原定目标的“K点”,则会将距离乘以每米分值,从原来的姿势分得分中增加,最终得到总成绩,分数最高者为胜利者。

团体赛

在团体赛方面,每队都有4位运动员,而每位运动员都需要跳两次,一队中共跳8次,8位运动员的“距离分”和“姿势分”会作出合并,得分最高的一队为优胜队伍。而其“距离分”和“姿势分”的计算方法与个人赛的计分方式没有不同。

最佳成绩

由于跳台滑雪是以跳台助滑道的角度和起跳端的仰起角度等不同,加上自然条件,如:风向、风速以及雪质等在不同时候会有所不同,因此,跳台滑雪只有最佳成绩,并没有世界纪录。


北京冬奥项目介绍:跳台滑雪。新华社发 李雪 胡虎虎 杨世尧 编制,2022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