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运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跳水运动(diving),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基本姿势并用特定动作入水的水上运动。包括实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竞技跳水。

人类在掌握了游泳技能之后,就开始有简单的跳水活动。在竞技跳水产生之前,在海岸线长、湖泊多、水源丰富的国家,很早就有了实用跳水。大约2 500年前欧洲就有跳水的记载。

跳板跳水步走板示意图

中国宋代孟元老著的《东京梦华录》载:“……两画船,上立秋千,……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水秋千”就是一种跳水器械。“筋斗掷身入水”,则是说跳水者在完成空间翻腾动作之后,身体直插入水中。由此可见,中国跳水器械和翻腾入水的跳水技巧,在宋代已达到很高水平。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中海、红海一带的码头工人、船工、渔民,在17世纪就盛行从悬崖陡壁上、码头上或桅杆上跳入水中的花式跳水。随后,人们把跳水从悬崖上或桅杆上移至固定的建筑物上,并逐渐发展为现代的跳台和跳板跳水。

近代花式跳水的发源地在德国和瑞典。德国体操教育家O.克卢格,在其《游泳和跳水技术》(1853)一书中,列举了53种原地跳水、22种助跑跳水和14种其他姿势的跳水。可见19世纪跳水运动在德国已有很大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游泳比赛中开始加进跳水项目,并逐渐形成现在比赛所采用的跳水规则。以后,竞技跳水逐渐发展成为跳水运动的主要内容。

1900年第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巴黎),瑞典人已在专门的跳台上表演各种跳水动作;从1904年第3届奥运会(圣路易斯)起,跳水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08年第4届奥运会(伦敦)上制定了跳水比赛规则;1912年第5届奥运会(斯德哥尔摩),女子第1次参加跳水比赛;从1920年第7届奥运会(安特卫普)起至今,历届奥运会跳水比赛和国际性跳水比赛,都有男、女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

世界性的大型跳水比赛,除奥运会外,还有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赛。竞赛项目设有:男女单人1米、3米跳板,10米跳台;男女3米跳板双人,10米跳台双人;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及混合团体共13项。  

跳水运动在中国虽然历史悠久,但作为竞赛项目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方有较大发展和长足进步。许多地区开设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跳水班,配备专职教练员进行系统训练。全国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南京等地陆续修建了一批符合比赛标准的跳水场馆,精心培养潜质好的青少年。

中国跳水运动员、教练员,在实践中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吸取外国同行的长处,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使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难度大、动作轻巧、入水准确、水花小的跳水技术风格,在众多国际或世界大赛中创造了骄人的成绩。中国跳水运动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运动员,诸如钟少珍、李孔政、陈肖霞、史美琴、李艺花、李宏平、高敏、周继红、熊倪、孙淑伟、伏明霞、田亮、郭晶晶、吴敏霞等,他们均以难度大、造型美、动作准确的技术特点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男女跳板、跳台的团体冠军和个人冠军。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队共获得7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