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输血(blood transfusion),把供血者的血液输给病人,以补充其血液成分的不足及恢复其血液正常功能的治疗措施。人类红细胞表面有血型抗原,其中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为Rh血型系统。输血应给以同型血,若血型不合会引起致命性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其中最多见的是供血者的红细胞被受血者血浆内的血型抗体破坏,而供血者血浆中的抗体破坏受血者的红细胞产生溶血很少见。在输血前一定要交叉配血,而且以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配血为主侧,一定要相合。用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配血为次侧,若大量输全血时也一定要相合,而仅输红细胞或小量输全血时则相合与否均可。

  全血中含有多种成分,主要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剂等,因而输血又分为全血输注和成分输血两大类:①全血输注。指输注未经分离而含有全部成分的血液,其适应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心肺旁路手术,采用体外循环。输用大量全血会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反复输注易发生输血反应。②成分输血。即根据病人需要,输入血液中的某种成分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常用的有红细胞输注、白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和血浆及其衍生物(如凝血因子、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的输注等,这样可作到一血多用,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国内外的趋势将以成分输血逐渐代替输全血。

  输血虽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治疗作用,但并非绝对安全可靠,可引起轻重不等的输血反应,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常见的输血反应是:①发热反应。输血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寒战,继则高热,可能是一般致热原或白细胞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也应除外细菌污染血或溶血所致,应立即中止输血,对症处理。②过敏反应。以荨麻疹、眼面部血管性水肿为特征,严重者出现会厌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过敏性休克,除应立即中止输血外,应给予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升压药,有会厌水肿者,应作气管切开以防窒息。③溶血反应。最严重的是急性血管内溶血,一般发生于ABO血型不合的输血者,10分钟后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可引起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应立即中止输血,给予输液、碱性药物、升压药物抗休克治疗,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应透析治疗有的于输血3~7天后发生迟缓性溶血反应,常由于少见血型及其他原因产生的IgG抗体引起,一般不重,主要是查明原因。此外还有大量输血而致的肺水肿和输血传播的疾病如肝炎和AIDS病等,关键是严格选择供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