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题与背景:

  《过零丁洋》为南宋末大臣、诗人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为七言律诗零丁洋:即“伶仃洋”,在广东省珠江口外,今港珠澳大桥即在伶仃洋上。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固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不从,于是写了这首诗以明志。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达的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逐句释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读书做官),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因为精通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做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经,儒家的经典著述,汉代开始以明经取士。
  干戈寥落: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寥(liáo),稀少。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借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大宋)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时起时落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
  山河破碎:国家危在旦夕。
  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絮:柳絮。
  身世:指人生的经历、遭遇(多指不幸的)。
  浮沉:在水中时上时下。比喻境遇地位升降起落。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萍: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被俘押在)零丁洋上可叹我孤苦零丁。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惶恐:惊慌害怕。
  叹:叹气。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指历史书册。古代用竹简著书。制竹简先用火烤,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时所引用,讲话原文是: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②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过零丁洋 题图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誓死明志之作。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作者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作者由刻苦读书进入仕途,到戎马干戈为国征战。“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干戈寥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四周星”,一般注解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抗元到1278年被俘的四年。另一解为: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借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按照这一解,这两句是回顾了作者“辛苦”的一生。

  【入仕】文天祥从小在严父、良师的教导督责下,刻苦学习,熟读诗文,精通经史。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在父亲的陪同下赴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会试。对策集英殿,宋理宗赵昀以“天道人极”问,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他文思泉涌,洋洋万言,其中除了部分针对试题作答而外,很多议论大胆独特。于是理宗亲定为第一,状元及第。文天祥考中状元之时,正好20岁,朝廷授以宁海军节度判官。

  【勤王】德祐元年(1275)正月,元军沿江东下,直攻临安,南宋朝廷急诏天下勤王。文天祥接到诏书后,几天就组织了一支三万多人的勤王军护卫临安,并用自己的全部家产充作军费。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南宋朝廷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作者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惶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用一“照”字,显示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元朝大将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张弘范笑着收藏它。厓山之战后,元军中置酒宴犒军,张弘范对文天祥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文天祥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这两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名家评点:

  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

  苏者聪:(首联)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吕师孟、贾余庆、刘启等一伙的谴责。“寥落”,一作“落落”,其意相反,则是指作者自己频繁的战斗生涯,但所揭示的内涵远不及“寥落”广阔。……(颔联)“身世浮沉”并非是指个人仕途的穷通,而是概括着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颈联)特别富有情昧,“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可谓诗史上的妙笔。……(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宋诗鉴赏辞典》)


试题精选:

  1.《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


  3.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参考答案:(1)寒窗苦读,进入仕途;(2)峰烟四起,艰苦抗元。


  4.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


  5.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不同意。诗人的惶恐、零丁是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但作者并未因此而消沉、退缩,而是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震烁古今。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2)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3)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参考答案: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8.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 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 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 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参考答案:C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历知瑞、赣等州。德祐元年(1275),元兵东下,在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脱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败退广东。次年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拒绝元将诱降,于次年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终在柴市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