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战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运动战汉语拼音:yundonɡzhɑn;英语:mobile warfare),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内进行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进攻战的作战形式。这种作战,也包括起辅助作用的运动防御和阵地攻防。特点是正规兵团,战役战斗的优势兵力,进攻性和流动性。

  运动战有长久的历史。在中外古代、近代战争史上,都曾发生过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带运动性质的流动作战,有时参战兵力多达数万至数十万人,采用袭击、追击、包围、迂回等战法战胜对方。到了20世纪,由于技术兵器的发展和机械化部队的大量使用,运动战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运动战的规模大,部队机动快,成为一种主要的作战形式;战后,在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局部战争中继续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所进行的运动战,随着革命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基于自己兵力弱小和没有固定的作战线,进行了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贯彻“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对打退敌人多路围攻,实现战略上的持久战和战略手段转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集中兵力,在战役战斗上实行外线、速决的进攻战,为尔后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创造条件,赢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采用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五次运动战战役,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实行运动战的主要原则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为消灭敌人创造条件;及时准确掌握情况,正确选择歼击目标,积极创造和捕捉战机;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各个歼灭敌人;严密隐蔽企图,灵活使用和变换战术,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密切协同,发挥整体威力;发扬机智勇敢、连续作战的作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