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藏族自治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普达措国家公园一景。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16年11月19日

迪庆藏族自治州汉语拼音:Díqìng Zàngzú Zìzhìzhōu;英文:Diqing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中国云南省辖民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结合部,北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相连,东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毗邻,南和西与云南省丽江市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接。 面积2387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迪庆藏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39.1万人。 辖1个县级市、1个县、1个自治县。

地处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纵深切割之势。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峰),最低谷海拔1486米。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主要支流有硕多岗河、冈曲河、腊普河、永春河、阿东河、朱巴潘河。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为云南省重要林业区之一。主要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钨、水银、石棉、石膏、油母面岩等。设有白茫雪山、哈巴雪山、碧塔海、纳帕海等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有滇金丝猴、雪豹、金钱豹、云豹、小熊猫、马鹿、林麝、黑顶鹤、马鸡、竹鼠、雪鱼等。滇藏公路连通。名胜古迹有中心镇公堂、松赞林寺、东竹林寺、茨中教堂、木天王城遗址、祖师洞、阿明灵洞、虎跳峡、白水台、天生桥、长江第一湾、太子雪山等。

  • 邮编:674400 代码:533400 区号:0887

行政区划

辖1个县级市、1个县、1个自治县。州政府驻香格里拉市

历史

  汉朝,汉武帝在“西南夷”设置郡县。东汉时,迪庆为牦牛羌地。三国蜀汉时期,属云南郡地。隋时为南宁州总管辖。

  唐永隆元年(680年),吐蕃在今迪庆境内维西塔城一带设“神川都督”。至元六年间在境内设驿站,属吐蕃诸路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辖。南诏时先后属铁桥节度、剑川节度。宋大理国属善巨郡辖地。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忽必烈率领的“回回亲军”南下,西路军兀良合台经但当(今中甸)、罗裒间(今维西)并于境内金沙江上“革囊渡江”,后平大理国。

  元初为宣政院直辖地,后属云南行省丽江路。至元三十年(1293)中甸改属宣政院辖地吐蕃等路宣慰司。至元十四年(1277),设临西县,属丽江路军民宣抚司巨津州。

  明代分属丽江府、永昌府,部分属云南都司。明永乐四年(1406),在今维西县设剌和庄长官司,直属云南都指挥使司管辖。这一时期,中甸间称“忠甸”,维西称“你那”,德钦称“阿德酋”。 嘉靖至万历年间(1522~1573年),迪庆地区为丽江土司木氏统治。

  清雍正四年(1726),将迪庆地区划归云南省,设中甸厅;雍正五年(1727)设维西厅(辖阿墩子),设通判。清末,在川滇边界藏区推行“改土归流”,迪庆地区曾受川、滇边务大臣衙门节制,并新设阿墩子弹压委员。

  民国元年(1911),中甸、维西改厅为县,直属云南省腾越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阿墩子改为德钦设治局。

  1949年7月成立了维西县人民政府。1950年5月中甸和平解放,成立了县人民政府。随之德钦也宣布和平解放,仍称德钦设治局,1951年4月建立县一级的德钦藏族自治区,1952年改称德钦县。三县1950年属丽江专区。

  1957年9月13日设立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中甸县,原属丽江专区的中甸、维西、德钦3县划归迪庆藏族自治州领导。迪庆藏族自治州仍由丽江地区代管。1973年8月,迪庆藏族自治州为省直属管辖。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国函字88号)批复:撤销维西县,设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以原维西县的行政区域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同年10月13日正式成立,仍隶属于迪庆州;迪庆州辖2县、1自治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迪庆藏族自治州常住总人口353518人,其中:中甸县147416人、德钦县60085人、维西僳僳族自治县14601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迪庆藏族自治州常住总人口400182人,其中:香格里拉县172988人,德钦县66589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160605人。

  2014年,德钦县升平镇,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叶枝镇共3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自然资源

  一是旅游资源。迪庆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旅游资源集雪山、峡谷、高山草甸、宗教和民族风情为一体,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处的“香格里拉”胜境。“香格里拉”是1933年英国着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成名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地方。故事记述了一名英国外交官康威和三个朋友在由印度飞往中国的途中,因飞机故障而迫降在喜玛拉雅山南部藏区一个雪山环绕的神秘之地。这里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圣洁的湖泊,“金字塔”式的雪峰,辉煌的寺庙,宽广的草原,淳朴善良的藏民……一切都如同梦幻中的世外桃园。几经周折,他们回到了故乡,却再也找不到那个隐藏在雪山群中的桃园仙境。无数探险家在中国藏区、印度、尼泊尔等地苦苦寻觅……1997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考察论证,在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审的基础上,郑重向世人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揭开了这一世人久久不能释怀的“世纪梦想之迷”、“世纪追寻之迷”的迷底。200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迪庆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纱从此掀开,云南迪庆藏区随之成为人们寻梦、旅游的热点。迪庆香格里拉融自然与人文、宁静与深邃、优雅与壮阔、古朴与现代等和谐统一、风韵天成,尤其是她那历经自然和历史的沧桑熔铸而成的以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沉淀,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令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这里有雄伟壮丽的云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有险峻奇绝的世界上最深的峡谷虎跳峡,有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仙人遗田”白水台,有中国纬度最低的现代冰川明永冰川,有“高原名珠”碧塔海,有康藏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赞林寺。还有碧壤峡谷、哈巴雪山、萨马阁、千湖山、依拉草原、尼汝林区、茨中天主教堂、达摩祖师洞、长江第一湾等一大批已开发和待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外,迪庆风格各异的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密深邃的多种宗教文化,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对国内外不同层次的旅游者都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通过多年的努力,迪庆以“香格里拉”品牌为核心,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迪庆境内自然风景区为范围,以藏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为特征的旅游开发框架已初步形成,并已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生物资源。迪庆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和“天然高山花园”,是世界着名花卉杜鹃、报春、龙胆、绿绒蒿、细叶莲瓣等的分布中心,有世界着名的园林园艺植物珙桐、秃杉等,有以松茸、羊肚菌、木耳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136种,野生药用植物有虫草、天麻、贝母、杜仲、当归等867种,分布在迪庆境内的高等植物多达187科5000余种,其中银杏、云南红豆杉等30余种为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仅维西兰花、高山杜鹃等观赏植物就达1578种。境内有野生动物共1400余种,仅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种类就达80余种,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驴、黑颈鹤。二类保护动物有雪豹、林麝、淙熊等十多种。三类保护动物有岩羊、血雉等近十种。

  三是水能资源。迪庆州地处“亚洲水塔”东南端,平均海拔3380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的上游都纵贯迪庆州。特别是长江,流经里程达430公里,流域面积16810.8平方公里,澜沧江在州境内流程320公里,流域面积7059.2平方公里,全州共有大小支流221条,水能蕴藏量达1650万千瓦,占全省的15%。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1370万千瓦以上。“十一五”起,国家将开发金沙江、澜沧江水能资源,总装机可达1000万千瓦以上,水电产业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四是矿产资源。迪庆地处 “三江成矿带”腹心地带,是全国十大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到目前共计发现铜、钨、钼、铅锌等30多种矿,发现矿床矿点300多处,其中羊拉铜矿、普郎铜矿、红山铜矿、楚格咱铁矿、江坡铁矿、安乐铅锌矿等达到大中型矿床的规模。已发现铜矿床和矿点42处,探明铜金属储量达500多万吨,其中羊拉、红山铜矿已探明铜金属储量达260多万吨,普朗铜矿储量在200万吨以上。

  五是森林资源。全州林业用地161.5万公倾,森林覆盖率达7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树种有云杉、红杉、冷杉、高山松、红豆杉、香榧、云南松、华山松等。有白茫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巴雪山、碧塔海、纳帕海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32.0129万公顷。

  六是畜牧资源。迪庆境内共有草地面积913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8.8%。其中可利用草地629万亩,是云南最大的天然牧场。主要畜种有牦牛、犏牛、猪和羊等。

交通

  航空:香格里拉机场占地225公顷,是滇西北地区最大的飞机场之一。

  公路:

  公路是游人进入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主要交通方式,迪庆连接滇、川、藏三省区,形成了以滇藏公路、川藏公路、康藏公路为干道的交通网络,交通比较方便。

  昆明至香格里拉:公路里程720公里,途中经过楚雄、大理等地。乘高速客车直达中甸。

  大理至香格里拉:公路里程约为300公里,乘中巴车从大理前往中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