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美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道教美术(英语:Taoistic art),将道教活动及其思想造型化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和工艺美术,产生和发展于中国。道教渊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巫术,战国至秦、汉时代的神仙方术和黄老之学,形成于东汉张陵时,以后与儒学、佛教长期斗争和融汇而发展,在中国思想史和宗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道教美术主要是将道、气、虚、实、天、地、阴、阳等道教观念引入和渗透于世俗美术中。初期受佛教的启发,创立道教科仪制度和神像位业系统,后逐渐体系化,成为中国古代美术中面貌独特门类之一。

建筑

道教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都城宫殿和请神致仙的楼馆建筑。帝王宫殿的设计端门四达,概取象于天帝居住的紫宫。皇帝则自称天子。以后的帝王,皆循此制度,一直沿袭到清代。帝王的居城称为紫阙、金阙或紫金城、紫禁城,大殿称为太极殿。在北京紫禁城(故宫)联结正阳门和地安门的南北主轴上,由南开始,依次排列着以道教教理的基本概念命名的建筑:天安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等。道教奉老子为教祖。据文献记载正式为祭祀老子建立祠庙事在东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6)。供道士出家修行的宫馆楼观出现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天师道和关中楼观道活动的中心嵩山、华山及终南山,南方茅山道的活动中心茅山、庐山等地都建有不同规模的楼馆,后代的道教建筑格局即由早期的楼馆演变而来。由原始的山川崇拜演变而成的岳渎崇拜在秦汉时期开始纳入国家的祭祀礼仪体系,随后遂建有专祀五岳、四渎、五镇等岳渎的岳庙建筑。这些道观和岳庙,大体模仿宫殿建筑或将其简略化。现存道教建筑主要遗构有山东省泰安市的岱庙(天贶殿)、河北省曲阳县的北岳庙(德宁殿)、山西省太原市的晋祠圣母殿(1023~1032)、山西省芮城县的永乐宫(三清殿、七真殿)、湖北省武当山的紫霄观(1403~1424)、北京的白云观(1456)和东岳庙(1702年重建)等。

雕塑

白玉老君像

道教雕塑主要是三尊、五祖、七真等天尊、帝君、真人及仙人、女仙的雕像。天尊、真人图像出现在东晋南北朝之际,受佛教造像仪轨的启发,道教法像最初模拟佛教造像,出现了刻有天尊像的造像碑、佛道图像共存的佛道造像碑和道教石窟造像。唐代帝王自称为老子后裔,钦定道、儒、释三教的先后次序、屡尊老子名号,朝廷设崇玄学统领道教客观,令两京及各州郡建立玄元皇帝庙铸铜天尊像送置开元观,于是名师相匠竞相铸刻道教法像。按文献记载,武则天时有匠人廖元立于云顶山铸天尊铁像,玄宗朝的著名雕塑家杨惠之在北邙山玄元观老君庙塑神仙像,元伽儿为骊山华清宫造白玉老君像等。长安玄真观有玄元皇帝和侍真的雕像(《历代名画记》卷三),开元二十八年(740)在长安近郊的山间发现高三尺余的玉制老君像(《混元圣纪》卷八),南汉刘崇远言:在白州博白县(今属广西)宴石山建道观,用黑金铸造的玉皇(元始天尊)、道君(太上道君)、老君(太上老君)三尊像和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像(《新开宴石山记》,见《全唐文》卷八六一)等。华清宫白玉老君像(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是唐代道教造像的实例。雕塑家参与创作道教雕塑推进了唐代道教雕塑艺术的民族化进程。

宋承唐代崇道之风,推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为赵姓皇帝的族祖,广修宫观,修完道教三清四御神祇谱系,塑族圣像,到北宋宣和年间已经形成上起天清、帝君,下至城隍土地的360多个名目的神灵系统,这个系统为金元以降道教造像所继承。现存代表性作品有永乐宫的救苦天尊像、北京白云观的长春真人像、东岳庙的东岳大帝像,福建省泉州老君石雕像,太原龙山石窟、晋祠圣母殿彩塑等。

绘画

《朝元图》局部(永乐宫三清殿壁画)

道教绘画的早期作品,是在东汉魏晋时代的神兽镜上出现天皇太帝(元始天尊的前身)、西王母、东王公等仙人玉女;另外在山东、河南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出现黄帝、老子、骑兽仙人、日月星辰、龙虎、凤凰、龟蛇等朴素的图像;它们均出自教理上未成熟的道教神仙故事。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了天师张陵向弟子王辰、赵昇传道的《云台山图》。南朝宋的宗炳还将嵩山、华山等神仙灵山的描法著于《画山水序》,成为以后米芾、黄公望、石涛等人道教山水画的先驱。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录了盛唐道观壁画的状况。据其卷三称,活跃于长安的巨匠吴道子在太清宫画绢本《玄元皇帝(太上老君)像》,在龙兴观画《明真经变图》,还在洛阳老君庙画《五圣图》。此外,当时的道教画题还有《甘泉宫图》、《五岳真形图》、《五星八卦二十八宿图》、《阴阳宅相图》、《大搜神芝图》、《老子黄庭经图》、《黄帝仆龙图》。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至七年(1008~1014),为了祀天书,在玉清昭应宫,诏以武宗元为首的许多画家进行壁画创作。传武宗元作的《朝元仙仗图》,是吴道子风格的白描画卷,表现神仙谒见元始天尊或玄元皇帝的仪仗式。《益州名画录》、《宣和画谱》等画史文献保存了唐宋时期画家参与道教绘画创作和宫廷收藏道教绘画作品,帝王的提倡和国家组织的道教创作活动加速了道教神像的体系化和规范化,道教神祇谱系在宋代已经建立起可以与佛教争长的表现仪则。永乐宫是在吕洞宾(纯阳帝君)的故宅遗址上建造的元代全真教道观,主体建筑三清殿有壁画《诸天神众图》,在纯阳殿有表现吕洞宾传教活动的《神游显化图》,七真殿有表现全真教开山祖王重阳生涯的壁画。其中,《神游显化图》中有著名的《钟吕谈道图》、《八仙渡海图》。还有七真之一邱处机的版本画传《玄风庆会图》(1274刊)。岱庙天贶殿中有《泰山神启骅回銮图》壁画。宋末元初有龚开以钟馗为题材的《中山出游图》(华盛顿弗里尔美术馆等地藏)、元代颜辉作的《虾蟆铁拐图》(日本京都知恩寺藏)。许多有名或无名的画家,都在道释画中找道教画题,道释画几乎成为中国人物画的代名词。

书法

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局部

道教书法有:①“云篆”等为了禁咒护符的特殊文字的书法,如《道藏》洞直部所收的《云篆度人妙经》、同玄部所收的《割落七元符》等。②书写道教经典、自身强调宗教意义的作品,如东晋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五代杨凝式的草书《神仙起居法》。道教书法艺术,影响到元明以后,可以发现各种发展和变化。

工艺美术

在中国建筑装饰、工艺品上经常使用龙虎、狮、鹤、凤凰、神牛、灵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联系的题材。道教工艺品中,特别是铜镜和剑的制造,北魏以来被视为道教天师必修技术。另外,宝冠、玉座、钟、磬、幡用于宗教礼仪,象征神仙山水的假山被视为文人的玩物。

参见


→ 学科目录: 宗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