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放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遮放米·视频解说

遮放米,或称遮放贡米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遮放米以米粒大而长、色泽晶莹如玉、蛋白含量高,米饭香软可口、煮粥黏而不腻、营养价值高等特质被评为“云南省名牌产品”、“云南省名牌农产品”,以遮放贡米主导,其产业下的副产物:米糠、米皮、酒渣为饲料来源,建立了肥猪养殖场、沼气池、有机农家肥生产。

2013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遮放贡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遮放米


芒市遮放镇以贡米闻名,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其中,毫秕(稻谷名)平均株高2.4米,最高株高2.8米,创世界记录荣获“世界上最高的水稻”的美誉。

这片平均株高达2.4米的水稻曾在“闹饥荒”的年代因为生长周期超过半年、产量较低的缘故而消失灭迹。2008年,遮放贡米集团从云南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库找来贡米古老品种12个,作为品种保护和展示,并在遮放贡米核心原产地---允午进行恢复性种植。因古老品种本身的内在基因和特性存在,加之仅能在贡米原产地允午500亩独特的水、土、气不可复制的生长小环境内种植,经过公司连年的提纯复壮,该品种水稻恢复了百千年前的样貌。由于毫秕生长周期长,种植管理成本高,亩均产量仅150千克,成为全世界最优质大米的代表,市场售价也达到1000元/千克。


芒市遮放镇,以贡米闻名,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其中,毫秕(稻谷名)平均株高2.4米,最高株高2.8米,创世界纪录荣获“世界上最高的水稻”的美誉。遮放贡米出名也并非因为它的身高,其主要原由还是因为好吃,遮放坝子地热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它独特的口感,蒸出来的遮放贡米,色泽油亮,白润如玉,清香可口,黏而不稠。

允午贡米基地,靠自然水肥生长,生长周期在170天以上,从6月上旬陆续插秧,一直等到现在,基地最后一批古老品种水稻(毫秕、毫目细)终于要收割了。

由于毫秕、毫目细株高较高无法用机械收割,只能全部用传统收割方式进行。人工收割以后,当地傣族群众用手舂、水磨等古老农耕方式对稻谷进行加工。毫秕不仅“身高”成为稻谷界的稀罕物,其“身份”与品质也成为了其“高身价”的原因。

据悉,遮放镇古老品种毫秕、毫目细的种植面积达到400余亩,产量达到100余吨,虽然古老品种毫秕、毫目细的价格已经上千,但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蒸熟后的遮放贡米米粒晶莹如珍珠,米饭香软可口,粘而不稠,冷不回生,口感极佳。

到了20 世纪70 年代,人口急剧增加,亩产只有150 斤的“毫目细”连村民的基本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遮放米的古老品种逐渐被淘汰,村民开始转种产量较高的杂交水稻。


芒市是水稻的天堂,充沛的雨量和肥沃的土壤孕育了独特的稻米。

遮放米成名甚早,在1623 年,遮放米曾经和珠宝、大象被当地的土司进贡给明熹宗朱由校,使得遮放产的稻米名声大振。遮放种植的水稻品种都以豪字开头,傣语的意思是“祖先流传下来的稻米”,有豪秕、豪目细、豪安公等品种。其中毫批这个品种,平均株高2.4米,最高高度达到2.8米,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水稻,因为“个子”太高,容易倒伏,所以只能“结伴”成捆互相支撑,直到收割。

也正因为被捆成了捆儿、绑上架子,或已经倒伏,这些水稻一般无法用机械收割,整个收割过程全部用传统方式进行。人工收割以后,当地群众用手舂(冲)、水磨等方式进行加工,也充分展现了当地的农耕文化。

芒市遮放贡米集团生产副总经理孙全礼告诉我们:遮放贡米今年共种植了5万亩的遮放贡米,我们现在在的这个地方是200亩的古老品种种植基地。通过我们十多年不断的提纯复种,今年古老品种种植已经从之前引种时候的亩产130公斤到现在接近亩产200公斤左右。农户的收购价格从去年的13块提升到今年15块(一公斤谷子),为农户增加了收益。

遮放贡米出名也并非因为它的身高,其主要原由还是因为好吃。遮放坝子地热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给整片土地覆上厚厚一层水稻生长元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它独特的口感,蒸出来的遮放贡米,色泽油亮,白润如玉,清香可口,黏而不稠。


位于芒市遮放坝南木冷河流域的允午,是象耕时代野生稻的驯化地,历代皇宫贡米指定产地。村里至今沿袭生产两种稻谷:一种叫“豪枇”,是过去用来供奉天地万物之灵祈求谷魂保佑的“神米”;另外一种叫“豪贡”,是古时指定进贡朝廷的专用米。

这里的农民,秉承天地万物有灵性。采用古老、传统的耕种方式,不施农药化肥,依靠自然、生态的环境孕育着原生态的稻谷。

这里土层肥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流动快,有多处温泉、暗河,多股林泉流入,不施化肥农药,少有瘟、虫、病害,形成遮放米特性的气候生态环境。

遮放以贡米闻名,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其中,毫秕(稻谷名)平均株高2.4米,最高株高2.8米,创世界记录荣获“世界上最高的水稻”的美誉。



遮放贡米成名甚早,明代曾和珠宝、大象等一起被当地的土司进贡给明熹宗朱由校,遮放稻米因此名声大振。遮放贡米独产于遮放坝子,颗粒大而长,谷壳呈金黄色,米粒色泽白润如玉,蒸煮后香气袭人,米饭油亮、黏而不腻、香软适口。

允午村是遮放贡米的核心产区,也是象耕时代稻米的驯化地。这里种植的水稻品种都以豪字开头,傣语的意思是“祖先流传下来的稻米”,有豪秕、豪目细等品种。

遮放贡米的名称都以“毫”字开头,有毫秕、毫贡等。“毫”傣语意为米饭。毫秕,是过去专门用来敬奉皇上的稻米;毫贡,是指定进贡朝廷宴用的专用米。它们均为晚熟高杆低产稻种。

遮放贡米曾因生长周期长、产量较低,在闹饥荒的年代一度消失。

直到2008年,才在遮放贡米的核心原产地——允午进行恢复性种植。因古老品种本身的内在基因和特性存在,加之仅能在贡米原产地允午,500亩独特的水、土、气不可复制的,生长小环境内种植,种植管理成本高,亩均产量仅150千克,因此市场售价也达到1000元/千克。

由于毫秕株高较高无法用机械收割,只能全部用传统收割方式进行。人工收割以后,当地傣族群众用手舂、水磨等古老农耕方式对毫秕进行加工。遮放贡米颗粒大而长,谷壳金黄色;米粒色泽白润如玉,蒸煮后香气袭人。米饭油亮、粘而不腻、滋润香软适口。放几天也不回生。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耕国度,尧舜时期“象耕鸟耘”的传说被历代文化大家解读为我国农耕文明起源的标志,这一景象在唐朝樊绰所著的《蛮书》中也有呈现,这本又被称作《云南志》的书里写道:象大如水牛,土俗养象以耕田。

村里的傣族老人说,他们的先人就骑着大象收割这种稻谷。


遮放,中缅边境的一个农业古镇,早在古南方丝绸之路时代,自春城昆明沿今320 国道西下至中缅边境,就有“下关风,龙陵雨,芒市谷子,遮放米”的风韵之说。在唐朝以前,遮放的先民就开始了野生稻的驯化种植,至唐代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

遮放米成名甚早,在1623年,遮放米曾经和珠宝、大象被当地的土司进贡给明熹宗朱由校,使得遮放镇产的稻米名声大振。

我们面前这种两米多高的稻谷就是遮放米赖以成名的古老品种之一——毫目细,这是当地村民的祖先自己培育出来的稻种,在20 世纪70 年代之前,它一直在村里被衍生种植。

到了20 世纪70 年代,人口急剧增加,亩产只有150 斤的“毫目细”连村民的基本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遮放米的古老品种逐渐被淘汰,村民开始转种产量较高的杂交水稻。

至此,遮放米消失了近40 年。


产品特点

“香松酥软、热不粘稠、冷不回生、营养丰富、食之不腻”,是遮放贡米的特点。

遮放贡米株高1.8~2.6米,生长期175~180天。产品“滇屯502”、“德优”系列品种是水稻科技人员在“毫枇”、“毫目细”遮放贡米古老物种基础上选育培育出的口感更好、香味更纯的新品种。

产地环境

遮放贡米产自位于东经98°01′~98°44′,北纬24°05′~24°39′之间的芒市。

芒市是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贡山以西的一块自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切割山原。地势东北高而陡峭,西南低而宽缓,峻岭峡口相间排列,高山大河平行急下。其东和东北部与保山地区的龙陵县相邻,西面和西北面与龙陵县、梁河县相连,西南面与瑞丽市、陇川县连接,南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国境线长达68.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公里,该市土地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

芒市地处低纬高原,最高海拔2889.1米,最低海拔528米,太阳辐射量强,是中国光照高质区之一。热量丰富,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9.5℃,由于地貌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亚热带低热盆地气候、亚热带低热丘陵气候、亚热带与温带混合气候),属亚热带气候。四季不明显,春温高,夏季长,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合作用强,有利于物质积累和提高水稻千粒重。该市森林覆盖率达64%,生态环境良好,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良好的生态环境铸成芒市插一把筷子也能长成竹林。

芒市的地理标志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下错综复杂的山峦河谷中,属宽谷盆地地貌。盆地为河流泥沙,砂砾冲击物淤积而成,堆积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散布着4个大小不等的河谷盆地(俗称坝子),这些坝子多系河流冲积的河谷平原或陆地型山间盆地。还有三个山区处于海拔1100米以下地带的1.4万亩山区水稻田。20万亩遮放贡米稻谷种植地理标志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富含铁、硒、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优质水稻的生长。是理想的水稻种植区,也是芒市水稻的主产区。

历史人文

1623年,遮放土司多思潭,带着玉器、大象、遮放允午村的米等进贡朝廷,遮放允午米因色泽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粘而不稠,软滑适中而受到了明朝天启年间熹宗皇帝的喜爱,当即封遮放允午米为“贡米”,并赏多思潭在京游度3年。3年后,多思潭回到遮放,自此遮放允午米作为贡米每年从遮放千里迢迢运到京城,供皇帝享用,一直到了清朝末期(1912年),因战乱不断,遮放土司才停止了向朝廷进贡。

195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吴巴瑞一同参加在芒市举行的中缅边民大联欢活动时,周总理品尝“遮放贡”米,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将其定为国务院接待外宾的国宴用米之一。因遮放贡米稻杆高、生育期长、产量低,从1956年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遮放贡米只能满足上调中央的任务,遮放贡米在省内外名气颇大,德宏州内及德宏州附近的人多只闻其名,而很难品尝到。

2008年3月31日至4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德宏视察期间,对遮放贡米的评价就两字“好吃”。

2010年,芒市遮放贡米订单面积达12万亩,该州优质稻种植面积达53万亩。

2013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遮放贡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遮放贡米产地范围为云南省芒市芒市镇、风平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轩岗乡、江东乡、五岔路乡、中山乡、西山乡、三台山乡共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籼稻“滇屯502”、“毫木西”、“毫秕”、“德优”系列品种等。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紫色土、沙壤土、沼泽土、冲积土、水稻土,土壤有机质含量≥3%,pH值5.5至5.7。

三、栽培管理

⒈育秧:

⑴育秧方法:旱育秧。

⑵播种期:4月20日至5月15日,秧龄30天至35天。

⑶播种量:每667亩用种量30千克至35千克。

⒉移栽:5月上旬到6月上旬,每667亩栽植1.6万至1.8万穴,每穴2株至3株。

⒊施肥: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1200千克至1500千克。

⒋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及加工

⒈收获:10月下旬当黄熟谷粒达到95%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脱粒,自然晾晒,按品种单收、单脱、单贮。

⒉加工:水稻原料→清理→低温烘干→轻轧→砻谷分离→厚度分级→多机轻碾→抛光→分级色选→电子计量→包装→入库。

五、质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谷粒金黄色,米为长粒型,色泽晶莹如玉,米饭滋润香软爽口、油亮、粘而不腻、冷不回生。

⒉理化指标:总淀粉≥75%,直链淀粉5.2%至20%,蛋白质≥6.5%,胶稠度≥60毫米。

⒊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遮放贡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云南省芒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遮放贡米的检测机构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