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5行: 第25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都烧尽了。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烦恼白天太长,香料在金兽香炉中烧尽了。
+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
 
</span><br>
 
</span><br>
 
  云:一作“雰”,一作“阴”。(《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br>
 
  云:一作“雰”,一作“阴”。(《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br>
第36行: 第33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
又到重阳佳节,洁白的玉枕,轻薄的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
 
</span><br>
 
</span><br>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br>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br>
第74行: 第68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
+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
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
+
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
+
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
上片与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所以重九这天,作者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是说,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都烧尽了。“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瑞脑消金兽”,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这一句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这一首辞是李清照结婚后所做的,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在公元1101年李清照当时十八岁她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在结婚不久后她的丈夫就远游,她非常的思念自己的丈夫,就在重阳节的时候写了这首词寄给了赵明诚,作者通过描述在重阳节把酒欣赏菊花的情景,烘托出凄凉的氛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寂之情。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从夜间着笔,写出了作者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作者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作者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上片与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重阳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 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为全篇最精彩之笔。“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末句“人比黄花瘦”成为千古绝唱。
  
 
+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
 
+
 
+
 
+
 
+
此词的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上片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
 
+
 
+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一个人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
+
 
+
“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
 
+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
+
 
+
 
+
 
+
 
+
“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
+
 
+
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
 
+
“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 ”,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 。“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 。“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 ”,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
 
+
 
+
 
+
 
+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 ,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有暗香盈袖 ”一句,化用了《 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 ,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 ,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 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
以花木之“瘦 ”,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 ”,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 ,“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
 
+
 
+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
 
+
“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
+
 
+
 
+
 
+
“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
 
+
“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
+
 
+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
 
+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
 
+
下片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化用了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了;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这是构成“人比黄花瘦”的原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于是,末句“人比黄花瘦”,便成为千古绝唱。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
 
+
 
+
 
+
 
+
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结构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铺叙笔法;而把节日离索的刻挚深情留在结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
 
+
  此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含蓄。唐司空图认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诗品·含蓄》)从字面上看,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读罢全词,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2020年4月5日 (日) 16:32的版本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诗题与背景: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崇宁二年(1103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逐句释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都烧尽了。
  云:一作“雰”,一作“阴”。(《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愁永昼:愁难排遣觉得白天太长。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龙脑香,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金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消:一作“销”,一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作瓷枕、石枕的美称。
  纱厨:有纱帐的小床。厨:一作“窗”。(《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一作“秋”。(《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盈袖:满袖。《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别说不忧愁,西风卷起珠帘,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销魂:形容人极度兴奋、欢乐或极度悲伤、苦恼时情绪难以控制的状态。这里形容极度忧愁、悲伤。销:一作“消”。
  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秋风吹动帘子。西风:秋风。
  比:一作“似”。(《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指菊花。


北固楼,又称北固亭。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意参考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

上片与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所以重九这天,作者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是说,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都烧尽了。“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瑞脑消金兽”,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这一句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从夜间着笔,写出了作者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本应该是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作者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作者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这里的“凉”不只是身体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重阳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 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为全篇最精彩之笔。“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末句“人比黄花瘦”成为千古绝唱。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名家点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明杨慎批点本《草堂诗馀》卷一:(批点末两句)凄语,怨而不怒。

明茅映《词的》卷二:但知传诵结语,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销魂”。

清许宝善《自怡轩词谱》卷二:幽细凄清,声情双绝。

清谭莹《古今词辩》:绿肥红瘦语嫣然,人比黄花更可怜。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

清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前编:此语若非出女子自写照,则无意致。“比”字各本皆作“似”,类书引,反不误。

清陈世焜(陈廷焯)《云韶集》卷十: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赵明诚喜金石刻,平生专力于此,不以词章名。《琅嬛记》所引《外传》,不知何书,殆出自捏造。所云“明诚欲胜之。”必非事实。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以炼字来说,李清照另有《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

余恕诚《百家唐宋词新话》: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卷西风”,乍看可有可无,少此一笔似亦无损于诗意。实则不然。四字有“帘卷”、“西风”两个意象、“西风”以凄冷、萧瑟的一面加强了词的情调气氛,“帘卷”构成室内和室外的联系。没有“帘卷”,“人比黄花瘦”就变成单纯比喻。有此一笔,则交待出当帘卷西风之际,词人看到帘外黄花,因物生感迸发出了“人比黄花瘦”这样的心声。显得真切自然,而非作词时强拉来的比喻。又,词中前后两句写人,中间插以“帘卷西风”一句写景物,亦显得跌宕回肠,符合词人千回百转的感情节奏。


试题精选: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天空浓云密布又有薄雾笼罩,瑞脑香的烟雾从兽形的香炉上袅袅升起。“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这是因为孤单寂寞,内心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瑞脑销金兽”作者静静地看着袅袅烟雾从金兽炉上慢慢升起——百无聊赖。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的何种感情?情与景是怎样融为一体的?

参考答案:这两句词描写了秋日的沉雾、浓云,和静静焚燃的瑞脑新香。抒发了词人在“叶叶梧桐坠”的深秋,居寂寞孤独之中的对丈夫明诚的思念和闺中寂寞无助的忧伤。以景生情,在如此清幽的环境之中,词人既感触纤敏,又想到良人外游,故情生。又移情入景,两相融合。


3.“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参考答案:“佳节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而如今却自己孤身一人,独对良辰美景虚度光阴。“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 凉意表面上是因为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深层次原因是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5分)

参考答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表明词人与丈夫分离已久,已不是第一次在佳节时独守空房了,更写出了分离的痛苦。


5.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参考答案: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6.“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好在何处呢?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6分)

参考答案: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7.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酒、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8.词的上片寄情于景,阅读品味后,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心境。

参考答案:孤寂无聊,思念无边,没有心绪。


9.下列对词中意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也笼罩在词人的心头。

B. “瑞脑”是一种香料,词人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写出了她的满怀愁绪和百无聊赖。

C. “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同时点出秋夜就寝情状。夜半凉意透帐,寒气侵骨,可知词人因怀人而彻夜失眠。

D. “暗香”指菊花的香气,菊花傲霜而开,暗示词人高洁的胸怀和脱俗的志趣,“暗香盈袖”给词人带来了快慰。

参考答案:D(“‘暗香盈袖’给词人带来了快慰”说法错误,“暗香盈袖”带来的不是快慰,而是愁绪。故选D。)


10.下列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销魂”,是愁的表现,“瘦”字,是愁的深化,它们与上阙的“愁”字呼应,使上下阕由浅入深,浑然一体。

B. “人比黄花瘦”为“帘卷西风”渲染环境气氛,使人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词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C. “人比黄花瘦”巧妙地将满面愁云的憔悴的思妇和被萧瑟的秋风摇撼的瘦弱的菊花相比,情景交融,意境凄苦。

D. 词句由花瘦而延及己瘦,写人瘦胜过花瘦,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给人以余韵绵长、美不胜收之感。

参考答案:B(“‘人比黄花瘦’为‘帘卷西风’渲染环境气氛”说法错误,不是“‘人比黄花瘦’为‘帘卷西风’渲染环境气氛”,而是“帘卷西风”为“人比黄花瘦”渲染环境气氛。故选B。)


作者简介: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