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镇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市区西北约2公里,海拔43.7米,占地面积10公顷。金山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唐朝张祜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年金山的写照。由于沧桑变迁,长江改道,至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当年东坡居士笔下“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的水上风光演变成了陆上胜境。“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民末清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清康熙帝于1687年秋登临金山,因观其上接苍冥,下连洪流,江天一色,故赐名“江天禅寺”并沿袭至今。

  金山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整个金山风景区计有30余处景点和古迹,而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江天禅寺:江天禅寺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年间(约320),原名“泽心寺”、“金山寺”,是我国汉传佛教禅宗四大名寺之首刹。江天禅寺自古便享誉中外。梁天监四年(505)梁武帝亲自在这里主持创建了汉传佛教著名大型法会“水陆法会”,深受海内外佛教徒景仰。江天禅寺鼎盛时期常住僧人三千有余,海外信徒也纷纷来此参学佛法、研经论典。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空海大师及著名画僧雪舟大师都曾在这里学习和生活。

  大雄宝殿: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寺庙建筑,气势恢宏而庄重,工笔彩绘但却艳而不俗。窗格一反檐柱结构而是安装在步柱。大殿的前后壁镶有六扇檀香木雕圆窗,山水人物栩栩如生,讲述着与金山寺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大殿的四面卷棚——因为即使像故宫太和殿那样遐迩闻名的建筑也只有前后卷棚而已——五十六尊罗汉分别高居于卷棚之上俯视着南来北往的香客游人,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整个大殿显得不同凡响。

  椤伽台:楞伽台又名苏经台、书经楼。相传苏东坡晚年曾受老友佛印之托在此书写楞伽经。“楞伽”是梵语,意为“不可住”,一说为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楞伽台位于半山之上,推窗远眺,碧空江流扑面而来,树影婆婆,古木参天,楼阁迂回,如入迷宫。清代镇江籍著名书画家王文治楹联曰:

  窗前沧海凭开眼台上楞伽可印心

  一语道出了楞伽台的绝妙意境。

  白龙洞:位于金山北麓,洞中有白娘子和小青的石像。相传此洞可直通杭州,当年许仙被法海带上金山后便是从这里潜行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的。《金山志》记载:“蟒洞,右峰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获金,重建精蓝。”《白蛇传》的传说有着古代神话、图腾崇拜和民俗信仰的痕迹,经由魏晋、唐宋元历代文人的加工,崇祯年间由冯梦龙先生整理面世,许仙镇江开设保和堂药店、白娘子酒后现原形、青白二蛇水漫金山寺等情节也由冯氏定型。

  《白蛇传》是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一曲爱情颂歌,其生命力已远远超过了故事的本身。

  法海洞:法海洞位于慈寿塔下,传说沿此洞可涉江抵达扬州。白蛇传仅仅是一则神话传说而已。相传法海禅师系唐宣宗丞相裴休之子。因宣宗笃信佛教,所以当时朝中有大臣送子出家的惯例。法海禅师修持精进,德行高深,开山得金,重建金山寺,是金山寺的中兴祖师。如今法海洞内塑成的雕像面目慈祥,颇似唐初东渡的鉴真大师模样。

  宋代名士张商英来此游览,留诗云:“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世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时至今日,这首诗的后两句制成的对联一直悬挂在法海洞前。

  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建造于1400余年前的齐梁时期。金山原有双塔,明初俱废。1472年日本画僧雪舟登临金山,所绘《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上有南北相向的两座宝塔。明穆宗隆庆间寺僧了明于北塔旧址重建一塔,名之慈寿塔,清咸丰年间此塔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金山寺住持隐儒经五年奔走,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资助下终于一了建塔心愿。时年恰逢慈禧六十寿辰,刘坤一遂在慈寿塔外花墙上刻上湖南八龄童李远安手书“天地同庚”四个大字以示贺寿。

  慈寿塔系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塔高30米,顺着内部旋式木梯可直登塔顶。俯身栏杆,镇江城尽收眼底,看大江浩荡东去,群山逶迤入怀,好不开朗豪迈。

  宋代王安石在《金山》诗中赞道: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

  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四宝室:位于慈寿塔下,合“周鼎、金山图、铜鼓、玉带”为“四宝”,为金山寺镇山之宝。

  周鼎:西周宣王时期铜器,距今约2700多年,有铭文12行134字,1884年湖北汉阳人叶志先赠金山寺收藏。

  金山图:明朝著名画家文徵明所绘。画中金山浮玉般飘浮于烟波浩渺的江水中,青山如黛,画栋雕梁,岁月的茫远一览无遗。画面有文徵明《金山寺追赋》诗一首:“白发金山续旧游,依然台殿压中流;沙痕灭没潮侵磴,帆影参差日堕楼。江汉无声千古逝,乾坤骚首一身浮;从来李白多愁绪,更上留云望帝州。”

  铜鼓:一种鼓状铜器,相传为诸葛亮所制行军炊具,作战时亦可敲击作为进军号令,又称为诸葛鼓,高约8寸8分,直径1尺5寸5分,重23斤8两。

  玉带:原系苏东坡所??尚,佛印随之回赠以衲裙。苏东坡为此写了《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以记其事:“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剑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从此,东坡玉带便一直留在金山。佛印和尚后来在白龙洞前绿水之上仿玉带式样造玉带桥一座,以供游人观瞻。清初玉带被火烧毁四块,乾隆下江南巡幸金山时命予补上并题诗其上。

  芙蓉楼:1992年重建,坐落在金山西侧一泉公园内,占地千余平方米,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等建筑组成,呈重檐歇山式造型,江泽民同志题写楼名。芙蓉楼因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而名扬中外:“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游人在这里将得到思绪的感染和情操的升华。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唐代张又新《水记》和刘伯刍《水品》都称中泠泉水为“天下第一”。刘伯刍更是分天下名泉为七等。镇江中泠泉水为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第二,苏州虎丘泉水第三,丹阳观音泉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泉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第七。

  第一泉原与金山同在江中,清末与金山同时登陆后一度迷失。清同治八年(1882)再现,光绪镇江知府王仁堪遂筑池种荷植柳,并亲题“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中泠泉水色如翠玉,醇厚甘洌,“盈杯不溢”,名贵而神奇。

  当年江水西来,至金山分为三泠:南泠、中泠和北泠。泠者,水曲也。第一泉位于中间水曲之下,故名“中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