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铜官窑遗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沙铜官窑遗址

  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丁字镇石渚湖附近,为唐代铜官窑烧造遗址。长沙铜官窑遗址可分为两个窑区。一是铜官镇窑区,沿江千余米,包括蔡家、沙湾寺和誓港3处。另一个是石渚湖区,窑址分布在石渚湖南北两岸,面积约20多万平方米,分布在觉华山、陈家坪、兰岸嘴、长坡、王田坪、石渚等处。其中兰岸嘴一带的遗迹保存较好,当地俗称瓦渣坪,因此,长沙铜官窑遗迹旧称瓦渣坪窑。1988年,长沙铜官窑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制瓷名窑林立,南有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长沙铜官窑另辟蹊径,以彩瓷而崛起,独步名窑之林,瓷业开始呈现三足鼎立之势。釉下彩的创烧与普及,为长沙铜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窑址出土遗物非常丰富,主要有壶、碗、盘、罐、杯、洗、灯、烛台、瓶、盒等生活用具。其次有镇纸、砚滴、笔洗、砚等文房用品。另外还有造型生动的俑和大量象、羊、狮、蛙、鸡、犬、鹅、马、牛、猪等动物形玩具。

  铜官窑所出瓷器胎质细腻坚实,多灰白色,也有青灰、灰黄、酱色等。火候较高,不少瓷器胎外涂有一层粉白色衬釉。该窑釉色有青、绿、蓝、酱、黄,还有红釉和少量白釉,白中泛青,釉层较厚,下部多流滞现象。

  铜官窑的瓷器装饰,以釉下彩绘和釉下彩饰为主要特点,是瓷器装饰技术上的重大进步。这种装饰技法是用铁和铜作呈色剂,涂饰或绘画于未经烧制的瓷器胚胎上,然后再用一层釉覆盖,经焙烧使美丽的色彩从釉下显现出来。釉下彩绘用毛笔绘成,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花草、山水和图案,还有花鸟类印花,主要饰在器物内底上。

  在瓷器上墨书文字是长沙铜官窑的又一特点,多书写于器物的明处。内容多为五言民歌,其次是谚语、俗语,少数为题记、款识。

  长沙铜官窑兴起较晚,但发展迅猛,不但畅销于国内,而且远销东亚、南亚、西亚地区,最远抵达东北部非洲。长沙铜官窑突破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青瓷单色釉,开创了中国釉下彩的先河,并把绘画题材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它的发现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