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汉语拼音:Changbaishan Guojia Ziranbaohuqu;英语:Changba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位于中国吉林省安图县、抚松县、长白县三县交界处,北纬41°42′~42°25′,东经127°41′~128°16′。

  1961年始建保护区。面积21.5万公顷。1980年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以长白山天池为中心,围绕天池北、西、南三坡的原始森林区。平均海拔500~1100米,最高峰白头山海拔2744米。

气候特点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带。冬季漫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大干燥,秋季多雾凉爽。年均气温在-7℃至3℃ 之间,7 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10℃,1 月最冷,月平均气温-20℃左右,最低气温曾出现过零下44℃。年日照时数不足2300小时。无霜期100天左右,山顶只有60天左右。积雪深度一般在50厘米左右,个别地方可达70厘米。年降水量在700~1400毫米之间,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

地质地貌

  长白山系为复合式盾形休眠火山,是中国东北和欧亚大陆东部最高山系。著名的长白16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主峰白头峰海拔2691米,山颠有一由火山喷发形成的高山湖——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天池平均水深201米,最深处达373米,为中国最深的高山湖泊。天池往北约800米处是长白山温泉群,水温多在70℃—80℃之间,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成份,是饮用、洗浴的佳品。

植物种类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有2277种,分属73目246科。其中低等植物17目59科550种;高等植物56目187科1727种。 高等植物中有36种珍稀濒物种。其中: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人参、岩高兰、对开蕨、山楂海棠、瓶尔小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白松、长白柳、钻天柳、水曲柳、朝鲜崖柏、黄波萝、胡桃楸、天麻、黄蓍、野大豆、剌五加、草丛蓉、平贝母、松毛翠、牛皮杜鹃、苞叶杜鹃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用材树种主要有红松云杉臭松落叶松水曲柳、胡桃楸、黄波萝椴树色树柞树白桦、枫桦、榆树、赤杨等。名贵药用植物有人参党参、东北刺人参、黄芪、贝母、木通、细辛、天麻、瑞香、五味子、红景天、云芝、木灵芝、草丛蓉等。食用植物有山果类、野菜类、真菌类等,主要有山楂、山荆子、山葡萄、越桔、猕猴桃、榛子、薇菜、蕨菜、大叶芹、木耳、榛蘑、冻蘑、猴头蘑、榆黄蘑等。

动物种类

  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目前已知有1225种,分属于73目219科。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4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黑鹳、金雕等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中华秋沙鸭、豺、麝、黑熊、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青羊(斑羚)、鹗、鸢、蜂鹰、苍鹰、雀鹰、花尾榛鸡等37种。这些物种都有极高的经济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