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闵损像,故宫博物院(台北)藏

闵损(前536年-前487年),姓闵,名损,字子骞,东周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中,孔门十哲之一,以德行修养而著称,在这方面和颜渊齐名。为人特孝。兄弟二人幼年丧母,父亲娶后母,又生二子。后母虐待子骞兄弟,其父知道后,欲将后母逐出家门,子骞极力劝阻,父亲于是留下了后母。后母受到感动,以后待子骞兄弟亦如同亲生二子一样。故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子骞为人沉稳持重,平时少言寡语,然而一旦讲话就讲得很中肯。孔子评价他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子骞注重“仁”的道德修养,淡漠仕途利禄。鲁国执政季氏曾使其为费宰,辞而不就。后代统治者感闵子骞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赠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又称费公。

北宋始传闵子骞葬于历城县城东五里。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在墓前建祠堂。今历城洪家楼镇仍存有所传闵子骞墓

事迹

子骞为人极孝。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某年冬天,继母用棉花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袄,而假装给子骞棉袄,其实内里填的是芦苇,所以他寒冷无措。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的水沟内。父亲非常生气,对他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知情后大怒,想休妻。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只有我一人受冻;母亲离开的话,两个弟弟都要和我一起承受没有母爱的孤单痛苦了)”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其后求学于孔子,孔子仕鲁期间季氏曾聘请他出任费宰,闵损婉拒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请替我婉言谢绝了吧。如果再请我的话,我必定会去躲在汶上)”

评价

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后人根据这一段故事,改编出戏剧《芦花记》,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

此外,子骞为人寡言稳重,很少开口,但一开口,言词非常中肯。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后人

闵损的后人闵称道作为使臣出使高丽,在当地结婚生子,成为闵损家族的一个分支,被称为“骊兴闵氏”,后来成为朝鲜半岛的一个望族,著名的仁显王后明成皇后皆出自骊兴闵氏。

历代追封

历代帝王因闵子骞的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

  •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
  •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
  • 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纪念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