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降血脂药(blood lipid-lowering drugs),能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或胆固醇的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他汀类

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是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这类药物的侧链中有一与HMG–CoA类似的结构。通过竞争和部分抑制减少肝细胞中胆固醇的合成,并使肝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代偿性地增加,增强了受体介导从血浆中摄取LDL胆固醇的作用,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主要适用于LDL胆固醇升高的患者。据报告用药两周后血浆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即有明显下降。用药12周后可降低25%~30%,使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5%~10%。可能的副作用有肝酶的轻度升高,需要停药中断治疗者约0.6%。与环胞素、贝特类降脂药合用时要警惕肌炎、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的发生。常用的制剂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贝特类

为纤维酸衍生物。能有效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等密度脂蛋白(IDL)和甘油三酯。其作用机制是复杂的,一是增加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从而增加了对VLDL颗粒的清除。二是增加了胆固醇的分泌胆汁。对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贝特类能有效降低血浆甘油三酯达50%甚至更多,同时能增加HDL水平10%~20%。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临床试验显示氯贝特减少了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可能与其能降低纤维蛋白元的水平有关。副作用可有轻微恶心、胃肠道不适。常用的制剂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苯扎贝特等。

胆酸螯合剂

为一种强碱性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在小肠内和胆酸盐结合,从而阻止了胆盐在肝肠循环,引起固醇类在粪便中的排泄增加,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也增加了。对胆固醇中度升高者有效,对重度胆固醇升高者单用此类药物效力不够。由于其恶心、腹部不适、便秘、消化不良等副作用以及量大、口味不良,往往难以使患者接受。近来的制剂略有改善。常用制剂有消胆胺和考来替泊。

烟酸

维生素B族中一员。但用作降脂药时的量远超过其作为营养素的量。用到3~6克/天时对Ⅰ型以外的各类高脂蛋白血症均有效。可使HDL降低25%,VLDL降低75%。其作用机制是使肝内合成VLDL减少,因而LDL的生成也减少。也能抑制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从而减少了合成甘油三酯的底物。烟酸能增加HDL20%~40%,以HDL2的增加为主。但副作用常见,表皮潮红、瘙痒以及胃肠道反应包括肝酶升高及胃炎甚至诱发消化道溃疡。烟酸还可以损害糖耐量,故糖尿病病人慎用。可诱发高尿酸血症,特别是痛风病人。

普洛布考

作用机制复杂,无须LDL受体的参与。天然的LDL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而氧化修饰的LDL则易被吞噬而成为泡沫细胞。因而普洛布考有抗粥样硬化的作用。此外普洛布考有增加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的作用,因而也降低了HDL。主要副作用是轻微的胃肠不适,还有报道使心电图Q–T延长。

其他

右旋甲状腺素曾被用于治疗混合型的高脂蛋白血症。在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动物中有增加LDL受体活性的作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可用于无冠心病或心律失常的病人,所以用途极为有限。

临床使用的降血脂药物主要是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血脂药的使用必须在临床作出准确诊断,并排除各种可治疗的继发性的原因以后。用药前应尽最大努力先调控饮食结构,并采用非药物方法如体育锻炼。启动降血脂药物治疗时,应有针对性地选用恰当的药物以解决主要矛盾。用药期间应密切随访,定期复查,以判断药物的疗效及有无副作用,对药物品种及剂量作必要的调整,尽量控制血脂值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以最低有效剂量维持。同时使用两种降血脂药或其他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警惕不良副作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