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雾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雲雾寺

  雲雾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米拉沟周家。据传为明朝“靖难之役”后,建文皇帝落难西部,途径本地时,遇天气突变,乌云浓重,不可行路,帝乃发愿建寺,乌云立散,天朗气清,帝等继续前行,后至乐都瞿昙寺病故,故名曰“雲雾寺”。据民和县李二堡镇《周氏家谱外编》记载,周氏先祖周文富于明洪武年间从甘肃临洮防线跟随钦差百户刘江守备碾伯(今乐都),初入青海宿营民和米拉沟周家一带,遇乌云弥漫,难辨方向,阻碍行军,当时由周文富立愿,如若退去乌云,于此地修建雲雾寺一座,后遂建寺。《周氏家谱》记载,始祖周文富于明洪武、永乐年间跟随总兵官常国公、徐国公以小旗之职转战河西走廊及河湟地区,屡立军功,充任总旗,封千百户之职,食邑民和米拉沟及乐都干沟山,繁衍生息,耕读传家,周姓遂成本地大族。为弘扬中原文化,延续佛道精神,教化当地百姓,周氏先祖主持修建雲雾寺,为本地兴建寺院之开端。建寺六百余年来,教众广增,四季香火不断,常年佛事法事沿袭至今。寺内供奉三官大帝、灵官大帝、关圣帝君等神位,实为河湟地区历史悠久之古寺。寺旁耸立周家古杨,树龄悠长,树干苍劲,树冠如云,据传于雲雾寺新建之初栽植,实为雲雾寺及周家村庄之守护神树,与雲雾寺并成米拉沟乃至民和地区之标志。历经六百余年依然枝繁叶茂,周家古杨见证着雲雾寺之文化积淀和历史沧桑,先民精神不绝,文化根脉永续。

  建寺以来,本寺虽历经多次修复、扩建,但基本保留了原寺特征及法事传统。自国家恢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后,雲雾寺佛事法事活动规模逐年兴盛,信教会众逐年增多,遂于1988年对寺院进行翻修扩建,改建大殿三间,前殿一间,及大门、围墙等,均为砖木结构。近年来,由于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本地群众信宗教文化活动需求相应增多,去年末至今年初,会内有识之士感于雲雾寺规模及殿舍日趋落后陈旧,已无法满足群众宗教文化需求,倡议会众重建寺院,光大佛门。兴教之事,一呼百应,响应积极,遂成共识,3月21日,即农历二月初二正式开工,先拆除前殿,进行地基施工。因原寺占地面积狭小,扩征土地6亩,并得到县文广局、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建寺前文化广场一处。农历四月初八,木工正式开工。

  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会众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七个月,总投资140万元的雲雾寺重建工程基本完工。寺院建筑坐南朝北,全部拆除原先殿舍,新建“三转五”式大殿120平方米,前殿70平方米,大门一合,并廊房、厨房等。殿宇木雕精美,飞檐斗拱,石雕栏杆,蔚为壮观。今观雲雾寺,倚积石巍峨之雄脊,枕塘峡滔滔之曲流,气势雄伟,殿宇庄严,美轮美奂,自成威仪。历经六百余年沧桑之古寺,于今焕然一新,当为继承先祖意愿、弘扬传统精神、寄托信众善缘发挥其不可估量、不可替代之历史作用。